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新闻 更多>

爱新觉罗始祖孟特穆

爱新觉罗·孟特穆(1370年-1433年),又名猛哥帖木儿,明朝建州女真人(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明代斡朵里部首领。宣德八年(1433年),杨木答兀勾引女真兀狄哈首领弗答哈杀死猛哥帖木儿和长子阿古等人。作为清王朝的开山肇祖,孟特穆被称为清朝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更多]

功德名录 更多>

  • 爱新觉罗闿源捐修3000.00元
  • 恒泰捐修3000.00元
  • 金适(北京市/焘)捐修3000.00元
  • 金良生(北京)捐修3000.00元
  • 红月(毓字辈/河北涿州)捐修3000.00元
  • 肇旋(广州市)捐修2000.00元
  • 赵玉瑞(毓字辈/哈尔滨)捐修2000.00元
  • 肇凤娟(北京)捐修1000.00元
  • 马景元捐修1000.00元
  • 爱新觉罗焘健捐修1000.00元

    宗谱汉姓 更多>

    姓氏历史

    肇姓 辽宁省内有沈阳和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内两处满族清皇室后裔聚居地,他们的先人都是清皇室,受清廷派遣从北京迁来为祖先守陵,其后代繁衍生息。调查组所调查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内的腰站村满族清皇室后裔聚居地就是这样形成的,是辽宁东部满族发祥地里唯一的清皇室后裔聚居地。腰站村在行政建制上具有悠久历史,曾经先后隶属于战国时的辽东郡、西汉时的玄菟郡、三国时的魏国、唐朝的南苏郡、金代的东京路、元代的沈阳路、明代的建州右卫管辖。努尔哈赤在新宾建立后金政权以后又归后金管辖。但腰站村真正载入史册是在清王朝入关以后。

    姓氏历史

    爱姓起源 “爱”作为一个姓氏,可读为huì,亦可读作ài。爱姓共有六处起源,早期主要活动在北方及西北地区,内迁后在山西形成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历史发展 爱(ài)姓起源有: 源流一 源于回鹘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回鹘(回纥)国相爱邪勿的后代,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唐时,回鹘国有相爱邪勿,赐以爱为姓,名弘顺。”隋、唐时期,西域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回鹘,相传乃匈奴民族的一个分支。唐朝时候,大唐帝国声威远播,许多地方人都纷纷归顺。 唐武帝李炎

    姓氏历史

    赵姓 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爱新觉罗后人在民国以后大多改为肇姓,因“赵” 与“ 肇”读音相同,因此很多爱新觉罗后人改为“赵”姓,目前已知的舒爾哈齊后人和褚英后人有改姓赵的。 满族人的赵姓多数是伊尔根觉罗氏,例如已故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赵忠祥先生。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九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苏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今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总人口大约近380万。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较早的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日磾"读作"密滴")。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朝鲜历史上的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 清爱新觉罗姓氏多改为金姓

    姓氏历史

    海姓,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姓是卫灵公的大臣海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姓,望族出于薛郡。秦汉之后,族人都集中于薛郡。中国南方的闽、粤一带,也有很多海氏的族人,多民族且分布极广。 海姓的重要人物有唐代学者海鹏,明朝官员海瑞,清朝的工部主事海宁,当代学者海闻、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演员海陆等等。 爱新觉罗舒爾哈齊三子扎萨克图的后人有一支姓海,主要分布在沈阳、新民、辽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海城、大石桥、北京、西安、长春、深圳、哈尔滨等地。

    姓氏历史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官位旅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旅葆,是西周王朝乃至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建制中的一种官职称谓,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为:“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葆,菜也。野生曰旅”。旅葆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先锋官,不仅要探道开路,攻敌之先,而且要负责整个先锋部队的粮草采集,特别是军粮补给,因此,是整个军队中非常重要的官职。在周王朝的军制中,葆,原指蔬菜、饲料之类,后泛指军粮。 爱新觉罗舒爾哈齊三子扎萨克图的后人有一支姓葆,分布在沈阳。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台湾第八十四大姓,在大陆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大陆汉族人口的万分之七点五,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源于沈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沈氏族人,属于因谥改姓。按照目前大部分尤氏观点:五代之初,后梁皇帝朱温于公元909年册封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闽王,因审、沈二字同音,闽国境内的沈姓族人为了避讳,将沈姓去掉三点水改为“尢”姓(即尤的繁写)。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長子褚英的后人有一支姓尤,主要分布在沈阳、成都、秦皇岛、陕西汉中、辽中、北京等地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历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镇军辅国大将军艾朝,书法家艾居晦;宋朝画家艾宣,诗人艾可叔,元朝名医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将军艾万年,礼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书艾元徵,武显将军艾肇昌;现代工程院院士艾兴,经济学家艾春荣。 爱新觉罗后人有以艾为姓的。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兆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三十一位。今江西省的赣州市兴国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州的银川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本溪市,湖南省的湘西地区,安徽省的亳州市利辛县,浙江省的杭州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兆氏族人分布。 兆与赵、肇同音,爱新觉罗后人有以兆为姓的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德姓氏,起源共有三种说法,其一为源于羌族,出自魏晋时期,属于以谥为氏。其二为源于古安息族,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德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三为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河北省宛平县多此姓。 清爱新觉罗后人有改用“德”字为姓的。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罗(繁体字:羅): 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又称 罗子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清爱新觉罗后人有改用“罗”字为姓的。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衣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少的第二百九十一位姓氏,山东是衣姓的聚集地。当今衣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3%,总人口大约有16万。 衣人是擅长设计和缝制衣服的氏族,以衣为氏族的原始崇拜的图腾,并命名氏族和族徽,最终出现衣姓。 民国以后,爱新觉罗的后人有用“衣”字作为姓氏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洪姓排名99位。百家姓排名184位 据宋代丞相洪适家谱《大演洪氏繁衍脉络》亦记载道经有老子寄胎洪氏之谓。而安徽婺源轮溪《敦煌郡洪氏通宗谱》卷一洪范《敦煌共洪氏世系传》则云: “周厉王末,共伯和摄天子事,诸侯多往依之。和遂弃国而隐,访道于洪崖,炼鼎共山之首。后有共氏女获遗丹,吞之,孕而生老君焉。故《太行经》云: ‘老子托胎洪氏。’谓鸿蒙结气始于洪崖也。” 民国以后,爱新觉罗的宗室后人有用“洪”字作为姓氏。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启姓 《元和姓纂·十一青》云:“启氏,夏后启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夏后启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启姓源于黄帝。 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十世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启功先生是启字辈,以辈分字启字作为姓氏

    姓氏名人
    启功
    姓氏历史

    爱新觉罗家族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一支后裔增耆过继给世延(文举人)后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后增耆将五个儿女都用“曾”字作为姓氏,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曾敬玉、次子曾敬春、三子曾敬农、四子曾敬棠、长女曾联珠,是随名姓。这一支后人金慧薇编撰出版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饶余敏亲王后裔》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爱新觉罗家族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一支后裔全章在民国后将两个女儿用“全”字和“善”字作为姓氏,是随名姓。这是《爱新觉罗宗谱网》首次发现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后人,这一支后人金慧薇编撰出版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饶余敏亲王后裔》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奉恩辅国公意普后裔的家族历程,这支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内蒙古、台湾等地。有趣的是全章有三个女儿,长女姓金,次女和三女姓全,分别是次女全若兰、三女全若琴,三个女儿姓氏不同比较少有。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爱新觉罗家族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一支后裔全章在民国后将两个女儿用“全”字和“善”字作为姓氏,是随名姓。这是《爱新觉罗宗谱网》首次发现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后人,这一支后人金慧薇编撰出版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饶余敏亲王后裔》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奉恩辅国公意普后裔的家族历程,这支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内蒙古、台湾等地。有趣的是全章有三个女儿,长女姓金,次女和三女姓全,分别是次女全若兰、三女全若琴,三个女儿姓氏不同比较少有。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海清贵的二女儿叫单惠茹,为什么姓了单?原来舒尔哈齐三子扎萨克图后人海清贵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为国捐躯后,海清贵烈士的继妻张氏带幼女惠茹改嫁单氏,惠茹随继父姓单,从此叫单惠茹,因单惠茹是女孩,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姓氏或许是唯一的特例。但是,在爱新觉罗家族里,这已经不是第一例了,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恒姓起源 恒姓主要源自:子姓、姜姓。 恒姓起源一 源于黄帝时的桓常,出自黄帝属臣桓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桓氏。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荣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姬姓,《司马通鉴》胡三省注:“荣姓出周荣公”。 荣姓是个多源流的姓氏。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是荣姓的始祖;部分荣姓源自荣伯,属于以食邑地名为氏;清兵入关后,有部分满洲旗人受汉化改姓为荣。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邰阳谱系》字辈分两部分:一是前代24派为“世彦盛万岩正五伯延云何卿士日远生宗昌庆和安阳林子世有”(其中二甲何派下接“鼎泰老庆和安信昌鸣廷文一尚”十三字;十甲“何”派下接“鼎泰老庆和安祥德世廷文一尚”十三字)。二是后来取“鸣廷文一尚,国家兴必大,添应兆元良,维汝时知懋,盛治永悠扬,世衍诗书绪”。现在凤姓以兆、元、良、唯四字辈人居多。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秀姓为中国少数姓氏之一,古老而源出多样,主要出自姬姓,也有秀姓出自古代的职业,如弓弩匠人和玉器匠人。还有一部分秀姓出自少数民族姓氏的汉化。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代农作始祖后稷后裔,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该支秀氏出自古代农人。秀,最早在西周时期原指庄稼种植现象。早在四千余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便发明了种植稷、麦、粟、谷、黍、稻等,并称出苗时期的庄稼为“禾”,分蘖~扬花时期的庄稼称为“稷”,抽穗~灌浆季节的庄稼称为“秀”,收获时节的庄稼则称为“华”。炎黄子孙的生息繁衍与“华”密切相关,因而自称中华民族。古人将庄稼种植生产的劳动过程,视为非常神圣之事。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2014年12月资料显示在中国姓氏排行榜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0多万,增长了约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常姓,是中国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数据,当代常姓的人口已达24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 主要源于姬姓,相传黄帝有臣:常先、常仪 ,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周武王姬发封其同母胞弟姬封于康,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建立卫国,姬封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于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公元前209年秦国灭卫国,卫国灭亡后,子孙以邑名为氏。周文王封其伯父仲雍于吴,(今江苏苏州)建立吴国,吴王封其子孙于常,(今江苏常州)子孙以邑名为氏 。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具体内容详见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后人改为郭姓有一支,是褚英后人尤恒安的孙子改名郭向东。本来已经改为尤姓了,怎么又改为郭姓?这里面些具体的内容。 原来,在土改时(1948年)尤恒安有三位妻子,当时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了,按照规定尤恒安只能留下一个妻子,另外两个妻子必须打发走。这样尤恒安只能遣善继妻高桂芳和另一个妻子,被打发走的高桂芳带着亲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狄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狄姓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历史发展 以族命名 狄姓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1)出自商王朝始祖契(阏伯)之母狄,属于以先祖母名字为氏。《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契母曰狄。”狄,亦称娀,是传说中商王朝始祖契(火神阏伯)之母,一作娀简、简狄、女修、简易、简逷,是颛顼之裔有娀氏(山西永济)之女。史书记载,有一次她偶出行浴,吞鳦卵而生契。“鳦”,是“燕”字的古写。在契的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其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以先祖母之名字为部族称谓者,称狄氏族,后以为姓氏,称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远早于周王朝时期形成的狄氏。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dí(ㄉㄧˊ)。(2)源于姮姓,在唐虞时期封黄帝之后姮姓氏族为狄氏、翟氏,世居北地,后在商王朝时期迁徙西河地区。周王朝时期主要活动于齐、鲁、晋、卫各诸侯国之间,后世的子孙中有取族名,称狄氏,世代相传。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zhái(ㄓㄞˊ),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宋朝《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杨、陈、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而易氏为93位,人口不多。 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92,总人口228万,占0.22% 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 唐代以前,易氏谱已无存,史籍也少记载,正史只有《晋书》中,提到易恺和易揣两将,易雄列传。不过由易水迁郡望太原和济阳,再迁江东。其后此数地易氏却无所闻,已体现几度盛衰。 汉代后定居长沙郡,部分再迁江西和鄂东,迄今已逾千载。繁衍不断。晚唐时仅宜春郡,就有状元易重和四位进士,可知其盛。 宋代湘、赣两地仍有些名人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何姓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安姓源流较多。 五代时期,安氏出过两位节度使,那就是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们二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安氏如:安庙村、胡襄乡安庄寨村,河南泌阳安氏比较多有安庄十个有余,比如官庄的安庄,大安庄,小安庄。羊册的上安、下安、安吴等等。 爱新觉罗包朗阿支密雅纳后人有一支以安为姓,本支分布在辽中、黑龙江鸡西市、沈阳市等。

    姓氏名人
    姓氏历史

    毓姓的来源_毓姓起源_毓姓的来历 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后人,原为辈分、毓字辈分。民国后的历史原因改姓为毓,其实毓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个辈分。像爱新觉罗毓紫薇等等,就把爱新觉罗省去,改名为毓紫薇。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