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海青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一种历史的回响——让我们铭记那些在白山黑水间用生命捍卫家国的满族英雄。
2025年9月3日,九三大阅兵在即,我们回顾历史,九十多年前,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土地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满族人民与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一道,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
01 东北危局,满族儿女的早期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最先沦陷,也最早燃起抗日烽火。在满族聚居的辽宁宽甸、凤城、庄河等地,邓铁梅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民族自卫军骑兵第五旅中,满族成员占了相当比例。
这些英勇的满族儿女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他们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很快,在松花江中下游与牡丹江一带的满族聚居区,抗联第3至第9军和第11军转战于此,大批满族群众踊跃参加抗日队伍。
甚至连人口仅2000余人的鄂伦春族也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经常深入到日军铁路沿线活动,给予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各民族兄弟并肩作战,共同书写了东北抗日的壮丽史诗。
02 英雄辈出,满族将领的卓越贡献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满族人民中涌现出无数抗日英雄。王光宇、陈翰章、赵尚志、张兰生、关华新、伊俊山、马占山等将军事迹广为流传。
陈翰章将军1913年生于吉林敦化,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1932年秋参加吉林抗日救国军,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威震敌胆,被誉为“镜泊英雄”。
1938年7月,他率部袭击宁安北湖头水力发电站,焚毁日军守备队的营房和工程事务所,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解救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的水电站工程陷于瘫痪。
赵尚志将军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率领部队在东北林海雪原中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即使在被错误开除党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抗日斗争,直至英勇牺牲。
03 皇室后裔,爱新觉罗子弟的抗日选择
爱新觉罗家族作为清代皇族,在抗日战争这段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考验中,其成员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其中,海清贵、金肇野等人尤为突出。
海清贵(清贵、青桂)是清舒尔哈齐三子扎萨克图后人,宗室,镶蓝旗,啓字辈。作为东北军军官,他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后投身张学良东北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抗战前线奋勇杀敌,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金肇野(爱新觉罗·毓桐)是清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五子包朗阿后裔。九一八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后加入左联,参与一二·九运动并被捕。后赴延安,参加延安抗日文艺工作团,曾陪同美国友人卡尔逊考察华北敌后,以笔和木刻刀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这些爱新觉罗子弟在抗战中的贡献方式多样,或直接军事参与,或从事文化与宣传抗战,或进行地下情报工作,他们都毅然选择站在民族正义一边,为国家的生存和解放而奋斗。
04 军民鱼水,满族群众的全力支援
满族群众不仅直接参加抗日武装,还为部队提供了巨大支持。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成立之初,群众发现战士们没有过冬鞋子,便买了几十双靰鞡(满族人发明的一种防寒鞋),由百家长送给游击队。
赵尚志想拿钱买下这些靰鞡,可百家长坚决不收。赵尚志耐心解释:“我们拿枪打仗是抗日,您替我们买东西、支援游击队,也是为抗日作贡献。游击队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咱们团结起来,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赵尚志的一席话,让百家长十分感动。这件事很快传开,群众真切感受到游击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正是这种军民一家的深厚情谊,支撑着抗联战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
05 民族团结,共同历史的深刻启示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40个民族奋起参加抗日斗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抵御外侮的战争。
在东北抗联中,朝鲜族和满族人数之多,仅次于汉族。有的军中,朝鲜族战士占半数左右。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亦占相当数量。
就连人口总数只有300人的赫哲族人民中,也有不少人参加了抗日联军。他们和汉族兄弟一样,冒着严寒酷暑,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这种各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精神,是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历史资源。
------
九三阅兵被称为新中国以来武器最现代化的阅兵式,1.2万名士兵进行历时70分钟的阅兵,动用500多种武器装备,200架飞机飞越天安门。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23位外国国家元首及42位政府首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出席。
他们陪同习近平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共同纪念这个伟大日子。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可,对和平的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今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世界需要和平发展的稳定环境,需要各国承担共有的责任。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中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伟大精神,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大融合,共同奋斗,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新觉罗宗谱网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