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新闻

古今书房哪家强,当属乾隆“三希堂”!

本文发布于:2025-01-11 10:11:25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撰稿:蚂蚁景观

       “文人的文雅,莫过于一间书房”,你若问我古今书房哪家强,当属乾隆爷的“三希堂”!



       酷爱文学艺术的乾隆爷的书房肯定不一般,那么问题来了,坐拥72万平米“世界第一豪宅”的乾隆爷,他的书房有多大?

       8平方米,你没看错!号称“天下第一书房”的三希堂只有区区8平方米,真是斗室之内有乾坤。

       究其原因,许是乾隆爷怕冷,在9999间半间的屋子中仔细挑选、认真考量之后,最终看上了一间有供暖的小屋——养心殿西暖阁书房,不过小有小的好处,聚气!这间温室经乾隆爷一手改造之后,才有了我们熟知的“三希堂”。

                                                         “三希堂”的由来

       “三希堂”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乾隆最钟爱的书房。

       按其本意,“三希”有两种解释,一说其名取“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深层含义是告诫士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向圣贤的标准看齐,即使是已经达到了贤圣的高度,也还要继续进取。

       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爱贤,重德,顺法天地自然的治国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另一说,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

       紫禁城的宝贝那么多,哪三件脱颖而出,成为乾隆爷的心头挚爱?

       它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三希堂

                                        “第一希”《快雪时晴帖》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为“三希”之首,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圆劲古雅,点画勾挑都不露锋,或行或楷,或流而止,节奏韵律优美流畅。乾隆对此贴爱不释手,每每白雪飘落的时候,乾隆抚今忆昔,思绪万千,忍不住在帖上写一写、印一印,这不, “跟帖”足足有80余个,盖了170多处印章,还大笔一挥,觉得《快雪时晴帖》非常“神”。


    《快雪时晴帖》全帖真可谓短小精干,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全帖行书4行,只有28个字。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第二希”《中秋帖》王献之

       比《快雪时晴帖》少了6个字,也绝不影响乾隆对他的喜爱。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行书3行,共22个字。

       此贴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字距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守中线,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虽然中秋帖没有标点,但大概意思是:中秋节快到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甚是挂念。

       “弹幕祖师爷”的名号可以不是白叫的。得了第二件宝贝不得了,乾隆在《中秋帖》上敲了80多枚印章,足见他对《中秋帖》的喜爱。

                                                  “第三希”《伯远帖》王珣

    乾隆最后得到的一“希”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手书《伯远帖》,全帖行书5行,只有47个字。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书信。此帖用笔精熟,疏朗飘逸,通篇和悦,有如天成,乃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董其昌称之为“尤物”,赞其“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简单来说就是:伯远兄辞职已有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

    这“三希”可谓是三希堂的镇堂之宝。

             

                                                      “三希堂”布局

       “三希堂”仅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弥补了空间的不足,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

                  

▲乾隆御笔“三希堂”匾额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

       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乾隆御书三希堂对联

       乾隆是个大收藏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但三件“镇堂之宝”的地位从未有过动摇。

     

       “三希堂”虽然小,狭长的室内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但陈设典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再加上设计得当,并无壅塞局促之感。

       在4.8平方米的外间里,临窗设地炕,炕长210厘米,宽114厘米,面积2.4平方米,比现在一般住家户的床还小。

       炕上宝座面西,宝座由靠背、坐垫和迎手一组构成,坐垫上置有青玉如意。

       坑上座前安置一张长70厘米,宽31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木雕花书桌。

       炕西头,摆放着一张长96厘米,宽27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双层小案。

       书桌、小案和窗台上陈放不同的文玩用具:

       有白玉笔筒、青玉笔山(笔架)、玉斧、玉冠架、青玉蟠螭觥、青玉牺尊砚滴、青玉托莲蓬香插、砚屏等。


       炕外东壁有五颜六色的壁瓶11个,壁瓶下面的地上,有存放三希堂法帖的楠木匣。

       每个楠木匣长19厘米,宽11厘米,高11厘米,每摞两匣,四摞,共八匣,里面存放有乾隆喜爱的历代名家的珍品法书墨迹等。

                       

       站在外间从南向北朝里间看去,可以看到里间的西墙上由五块绢拼接而成贴落通景画《平安春信图》。

       该贴落纵201厘米,横207厘米,画上无作者名款,据专家考证是意大利人郎世宁负责绘制肖像,金廷标画衣饰、树石、建筑,郎世宁的学生王幼学画蓝白瓷砖。

      

       里间北墙上的壁画,是当时的大家董邦达的山水,以及乾隆三年的状元于敏中书写的乾隆御制诗。

       在壁画前的正中,摆有一张紫檀座椅。

              

       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日理万机的皇帝,退朝之后,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读书写字,把玩珍宝,享受文人的“独得之乐”,真是悠哉乐哉,不亦快哉!

   试想一下:小小一间房,南面落地窗。寒夜盘腿坐,晴天晒太阳。岂不美哉!

(因两幅书画作品篇幅太大,很遗憾没办法转载,特此说明)

爱新觉罗宗谱网转载

2025年1月11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