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 文
我的母亲屈素华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如期而至,教师节到来之际,回想起我做了一辈子人民教师的母亲。
我的母亲名字叫屈素华,1932年生,2017年11月8日去世,享年86岁。我的母亲是从辽阳市小屯镇下平洲村走出来的农民,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解放后的1950年,只有18岁的母亲一个人来到沈阳考取了中等师范学校(公费),1952年中师毕业后留在沈阳参加工作,母亲的第一份工作是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的大队辅导员。
我的全家福合影,母亲抱的是我,父亲抱的是姐姐海燕,中间的是哥哥海军;
1969年国庆节我们的全家福合影
1955年1月母亲与父亲海宗桓(舒尔哈齐第十四世孙/啓字辈)结婚,妈妈说婚礼很简单,是在勋望小学的教室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双方的亲属及同事参加,教室布置的挺喜庆的。要好的同事送些暖水瓶、洗脸盆的就算是随礼了,可不像现在这么排场。这里顺便介绍一下,父亲的继母屈明敬是母亲的二姑。结婚后,因父亲的工作单位在沈阳故宫对面东煤地质局(现已拆迁),因而又调转到沈河区小南二校(小南街天主教堂)担任大队辅导员、之后晋升教导主任,母亲在文革前凭着一股韧劲,一边带着三个孩子,一边参加夜大学习给自己充电。为了夜大上课,我和姐姐海燕被母亲送到长托,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有时候,姑姑海宗珊、二叔海宗楠看母亲顾不过来孩子,也时常帮母亲接孩子回家。
担任大队辅导员的母亲与同学们合影
1970年沈河区的小西三校变更为沈阳市第145中学,因师资力量不足,缺语文老师。母亲被调到145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课。要知道母亲身边的老师都是大学本科生,母亲只有中师毕业,能在他(她)们之中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母亲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很快就得到了领导和学生们的认可。母亲博学多才,不仅能教语文课,有时候还临时客串教历史、地理、政治课。母亲带的都是毕业班,都是当班主任老师,几年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母亲就像辛勤的园丁,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母亲与1978届毕业班同学们合影
母亲与1980届毕业班同学们合影留念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母亲因在语文课教学上的优异表现被教育局征调参加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的阅卷评分工作,之后的1978年、1979年又连续两年被征调参加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阅卷评分工作。
1980年因工作需要,母亲被调到沈河区沈阳路小学(大东门里,已拆迁)担任校长,走上了领导岗位。1983年又调到沈河区正阳一校担任校长,直到1988年退休。母亲在担任校长期间,工作作风硬朗、泼辣,十分干练。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学校工作让母亲管理的井井有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尊敬。母亲从走上工作岗位到退休,岗位在不断的变更,角色在不断的转换,却总是以优异成绩完成本职工作。退休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母亲去老年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里发挥余热,经沈河区教育局和关工委安排去沈河区朝阳一校给全校学生们讲党史课,赢得了各方面一致好评。
2010年,50岁的我有了属于我的第一台汽车,母亲让我开车拉着她回到她的母校辽阳下平洲小学,78岁高龄的母亲用节省下来的一千多元钱购买了200本《新华字典》,送给母校的小学生们,想以此勉励小学生们要努力学习,表达了自己要回报母校的心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母亲的善举遭到了冷遇。冷清的学校,只有玩耍的同学们,没有接待的学校领导和老师。
每当我回想到母亲所走过的一生,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农民,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人民教师职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的奋斗了五十多年,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辛勤汗水。母亲无怨无悔做了一辈子的人民教师。她就像一颗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人们习惯的把人民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母亲一生投身教育事业,她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母亲的一生尽管是普通的、平凡的,我却从平凡之中看到了她老人家的闪光点。在学校她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家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在教师节之际,我想对所有的人民教师说一说,你们辛苦了。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我永远爱您!!”
2023年9月10日教师节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