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爱新觉罗豪格 |
生肖:鸡 |
|
生卒年: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 1648年清顺治五年四月 |
星座;白羊座 |
|
享年:39岁 |
民族:满族 |
|
职称:亲王 |
住址;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东侧 |
|
袭爵者:富授 |
籍贯:辽宁省新宾县 |
|
最得意:太宗长子,屡立战功 |
家庭关系:父亲;皇太极 母亲:叶赫那拉氏 |
|
最失意:争帝失败,被囚身死 |
兄弟子侄:多尔衮(十四叔) 顺治(九弟) 猛额(长子) 富授(四子) |
豪格一生大起大落,主要的生活轨迹大多留在战场上,他的军事成就奠定了他日后在政治的资本。
一、 大清皇二代的少年生活
豪格在满语里有耳垂的意思,朝鲜人又管他叫虎口王,他出生于后金是在关外草创年间,在那刀光剑影的岁月里出生的孩子,不上战场是不可能的。他的母亲是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妻子,可惜后来犯了错误,被离婚了。(很巧的是他的未来政敌现在还没出生的獾十四郎多尔衮的母亲也是这个姓氏,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乌拉那拉氏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堂妹是多尔衮母亲的姑姑。儿媳妇反倒是婆婆的姑母,这关系乱吧,没办法因为这些是政治婚姻,乱点也是正常的。这对势同水火的叔侄相差三岁,豪格要比多尔衮大三岁。)
豪格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长子,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所以责无旁贷的自幼便随父祖征战疆场。曾随祖父努尔哈赤一起征战蒙古董鄂部、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立为贝勒。虽然这时小豪格还没能登上后金的朝堂参与朝政,但他的地位已是不可小觑。在后金那些旗主的家属子弟中也有立足之地了,也正是这种尴尬又特殊的地位让后来的豪格变得夜郎自大起来,看不清形势是历来政坛党争最要命的缺点。这个缺点康熙的长子允褆也犯了这个毛病,巧合的他们的死法都一样幽闭然后精神崩溃而死。这个毛病看来是大清朝皇长子们的流行病,还有很多相似的例子这里就不在举例了,豪格可谓虎父无犬子。
下面就一一来看看他的战功履历吧
时间: |
年龄: |
军功事项: |
1626年(天命十一年) |
18岁 |
豪格随代善征讨蒙古咋鲁特部。大胜。 |
1627年(天聪元年) |
19岁 |
豪格随皇太极征讨明朝,命其与贝勒德格类去攻击锦州,一举击溃明军。又率偏师袭击明军塔山,欲大部明军。再败之得胜而归。 |
1628年(天聪二年) |
20岁 |
豪格再次出征,随济尔哈朗一起攻打蒙古固特部,降服其部众。 |
1630年(天聪四年) |
22岁 |
豪格再次展现了他的勇气与谋略,皇太极令众文武谈论时政,豪格上奏:“ 臣愿竭忠为国,遇征伐不辞辛劳,以图报恩:七月,皇太极率兵攻打明朝大凌河城,豪格留驻盛京。 |
1631年(天聪五年) |
23岁 |
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六年,再围锦州,击松山及山海关援兵,皆败之,获马五百馀。 |
以上这些仅仅是他在而立之年之前的战功。日后的战功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列举了。
他努力的去尽到了一个做臣子,做儿子的责任,尽心竭力辅佐汗父。他的战功在太宗诸子中是很少有的,幸运女神开始垂青于他。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年号为崇德,国号为大清后,开始大封诸臣,豪格被封为和硕亲王,掌户部事。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可惜他在政坛上却并未有如此的好运了,开始一波三折的政治命运。
一、 情商不高的耳垂王
豪格在政治上的情商低造成的失败并非只有最后和多尔衮那次角逐失败,在之前的几次清廷政治风波中都有所显露,军事上的智商并不能保住他的地位。
第一次的失败:都是婚姻惹的祸:
为何如此说呢,作为一个大清第一代的皇长子,他的婚姻生活在初期是比较美满的。他的结发妻子也是名门之后,还是亲戚,是他的表妹,他姑姑莽古济的千金。
他姑姑莽古济可是个人物,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女儿,四大贝勒中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同胞妹妹,她的性格也和她的哥哥们一样粗犷。最早被许给了哈达部贝勒孟格布录。结果因为两部关系不好,哈达部曾随叶赫部一起围攻过努尔哈赤。被太祖皇帝俘获了孟格布录杀掉了。但是既然已经许诺了,总不能让姑娘守寡吧,于是赶紧转给了他儿子武尔古岱。结果这武尔古岱命也不长,死的也早。莽古济的命挺苦的,这时候她父亲努尔哈赤又在攻打明朝时亡故了,她的守寡生活开始了。这位满洲姑奶奶的脾气也在这些守寡生活中日益见长了,她与前夫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托,一个嫁给了豪格。本来这种亲上加亲的事在满洲初期时是很正常且很巩固人心的。
可惜命运偏巧喜欢捉弄人,但是也有例外,到了豪格这儿就是受苦了。莽古济并未因女儿嫁给了侄儿,就和弟弟皇太极的关系变好,反而更加僵化了。因为他们关系素来特别紧张。终于在一起关于小三的问题上爆发了。天聪九年,皇太极收服了蒙古的林丹汗部,几个蒙古大汗的遗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皇太极举行了集体婚礼。
率先娶了窦土门福晋,让堂弟济尔哈朗娶了苏泰太后,大哥代善娶了泰松格格,七哥阿巴泰则娶了另一位遗孀。而儿子豪格则奉皇命娶了另一个蒙古格格作为侧福晋。随后是丰盛的宴席。香醇的美酒,华美的服饰,以及美丽的女人们把喜庆的气氛推到了很高。但却惹恼了一个女人她就是莽古济,她为什么会生气呢,因为这种喜庆的场面让她想起来了自己的不幸婚姻吧,也确实容易刺激到她。她也怕女儿以后不再受宠,于是当堂指责皇太极:“我的女儿还在,为何又娶妾了呢。”不等皇太极回话,愤然离席,让贵为一国之主的皇太极极为尴尬,下不来台。当着蒙古贵客和满席的八旗贵族。莽古济此事做的太过出格了,就算你不给你弟面子,你也得给你女婿点面子吧。即使是有意见也不该如此,何况这时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吗?她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怕自己的女儿受冷落。要替女儿争口气。皇太极本就不喜欢这个鲁莽的姐姐,这下可找到借口了。过了一阵就召集大臣开公审大会,给莽古济定罪:一,怨恨皇帝,二,诋毁部署,三,擅自出猎。最后削夺公主名号和丈夫济农的名号,变为庶民,没收土地。这本来与豪格都无关。但是最要命的一条是:凡与此有关系的,都要主动划清界限,否则便惩罚。豪格娶了她姑娘,就是她的女婿,你说这关系怎么疏远啊。再说小两口感情不错,但是这在皇太极这就不行。于是可怜的豪格受了夹板气受了牵连,本来没大事了,结果,墙倒众人推,有属下举报莽古济和他哥哥莽古尔泰在佛前焚烧誓词,图谋不轨,又抄出了金印,分明是要造反。于是又定罪,这回把莽古尔泰也连带上了。一箭双雕,一举消灭了两个敌对势力。尽管他们是皇帝的至亲,但是主要触及到皇权的稳固就注定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皇家的血腥之处了。
豪格这回开始审时度势了,不敢有任何懈怠,既然父皇不满意我的岳母,那我理应与父亲站在一起,于是忍痛杀了自己的发妻。下手是真够狠的,向皇太极表明心迹。豪格这种做法是被逼的,这种例子在爱新觉罗家并不少见了。代善曾杀妻向太祖示好,莽古尔泰则更过分杀母示好,那时的女性真是太可悲了。太没主见的吧,被连累而杀,太有主见的像莽古济这样的也得杀,横竖都是死。
皇太极对儿子杀妻的事表面上没什么意见,但是其实很满意。心中想到这个儿子还是挺听话的吗,所以后来给了豪格很多好处,但有些伤痕不是给东西就能弥补的。尽管这礼物是肃亲王的爵位。(而当时有亲王爵位的仅仅是六个,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以及成亲王。这其中除岳托是自己一辈的外都是叔伯。所以他的前程应该是不错的。)但是父亲越是如此,豪格心里越是难过和愧疚,这说明豪格是个真性情的人。这事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也会如此吧。豪格认为是自己的妻子鲜血染红了顶子。所以私下里与连襟岳托一起发发牢骚。觉得父亲在处理岳母和逼自己杀妻之事上欠妥。结果被父亲皇太极知道了。这下可坏了,龙颜震怒。皇太极亲自开大会,讨论豪格的罪过。诸大臣纷纷商议定罪。认为豪格与岳托对皇上有意见是不对的,应该责罚。与皇太极关系不好的则助长杀掉二人,看皇上的好戏。与皇太极关系好的人则觉得太过了。觉得监禁或是罚些家产了事。皇太极是何等人物,自然不会被人当枪使。皇太极下旨革掉二人的爵位降为贝勒这离封王时仅仅过了几个月而已。豪格这次尝到了苦果。让他明白了在政治上应该谨小慎微,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则不说。乱说话只会给自己带来口舌之灾。这个毛病豪格日后还会犯。
豪格在此之后,确是低调了很多,终于在崇德四年,随多尔衮征战归来,献了诸多金银珠宝,皇太极很高兴,恢复了他的爵位。这时离夺爵已过去了三年了。奈何上天又给他开了个玩笑。
第二次失败:性格决定命运,痛失了到手的帝位。
历史又开始了转折,正当豪格决定好好辅佐他父亲时,皇太极突然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驾崩了,死时并未留下继承人的遗嘱。诺大的大清国顿时没了掌舵之人。豪格觉得自己的好运要到了。他身为皇长子,又手握两黄旗。应当掌握这帝位。虽然清和明不同,并未是以皇长子继承皇位,但他确实有很大的机率登基的。奈何他有一个很大的障碍,这人便是名气很大的睿亲王多尔衮。这次争夺帝位的失败让他一路下滑,直至死亡,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具体情况
豪格 |
多尔衮 |
结果 |
||
职位与地位 |
肃亲王,太宗长子,正黄旗主 |
睿亲王,太祖幼子,正白旗主 |
势力相当 |
|
支持度 |
两黄旗,正蓝旗,两红旗 |
两白旗,镶蓝旗 |
豪格较大 |
|
年纪 |
35岁 |
32岁 |
豪格较大 |
|
功勋阅历 |
自幼出征,屡立战功。但为主帅时较少。多为辅助 |
少年得志,两朝宠信,任主帅时多 |
多尔衮较大 |
|
结果是:两者在三轮的比对中势力相当,不分伯仲。 |
|
|||
看了上表,我想大家会有个疑问,既然是豪格与多尔衮的势力相当且略占上峰,因为当时的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向现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竞选总统制一样。主要靠的是投票数。所以豪格很有优势。那为何还会输了呢。全因为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是他日后失败的病因。
他的性格是鲁莽且情商较低的。当时有人推选他时,他说了一句:“福少德薄,难当大任”这就给了多尔衮机会。从而失去了机会。应当主动要求的。他却辞去,他想的是,以前皇帝登基时多数是三辞三就。表示谦虚。他父亲便是采用的这招。他也想效仿。却不看看情况,一味盲目自信。
这让支持他的人不禁心寒,所以即使后来多尔衮也没当上皇帝,但辅政王的位子也与他无缘了。这是因为他失去了地位后一味的责骂自己的部署,使得手下人众叛亲离。
后来豫亲王多铎告诉他,当年本来郑亲王济尔哈朗要推选你的,奈何你性子太急,压不住阵脚。所以就做罢了。加上他的母亲关系也使他与皇位渐渐远离,在清代皇室中,素来以出身最为主要。豪格虽是太宗长子,但母亲乌拉那拉氏在后宫籍籍无名。他的弟弟福临的母亲是位居五宫之一,永福宫的庄妃,日后辅佐三朝皇帝的孝庄皇太后。他出身低,加上压不住阵脚,所以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这次的失去对豪格来说,是很大的。
第三次失败:皇二代的结局: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次的失败,也是豪格最后的末日。如果他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未必会像后来死的那么惨。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他和他的大伯父褚英,还有其他几个有罪的叔伯如阿敏等人一样,失败了就大声咒骂,加速自己的死亡。本来就命悬一线,要不是多尔衮为了避嫌和稳定人心早就杀了他了,他却主动给多尔衮提供机会。可见情商和智商是何等的低啊。
所以我们可以预料如果当时让豪格来当皇帝,确实容易把清朝直接葬送在关外。当时的情况不乐观,明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内有汉人的时时造反。豪格失去了皇位,心有不甘,不自省反而开始无休止的发牢骚,这就犯了老毛病,第一次失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时的情况不同,惩罚自己的是亲爹,现在是对他视为眼中钉的政敌,自然对他不会手软了。顺治元年,豪格所领正蓝旗旗主何洛会主动检举豪格:“图谋不轨”揭发了豪格平时对多尔衮的诅咒之词“睿王素病,难当大任,非有福之人,恐命不长久”这些雷人的话语不利于当时大清即将入关的时机,多尔衮借机开始处理豪格,召开大清国第二十届公审大会。会上定了大罪,杀了豪格的几个党羽。本来也想杀豪格的,但因为幼帝顺治为了救兄之命而以绝食抗议而作罢了。但是罚没了大部分家产还贬为庶民,再次削爵。
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豪格又被多尔衮派去前线当靖远大将军为清朝作战了。当时清朝面临的敌人还很多,最主要的是南明弘光政权,败退湖北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于是多尔衮决定三路出击,由和硕豫亲王多铎攻南明,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攻李自成,而把最难打的张献忠交给了豪格,多尔衮此举无疑是想借刀杀人,因为四川路途遥远,张献忠以逸待劳,豪格的难度很高。豪格心里当然知道多尔衮的用心,但是将令难为,虽然征西的前方危机重重,却成为了豪格一生中最为壮烈的时刻。
三,肃亲王最后的军旅时光
大西王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是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和李自成齐名,但是他的名声可不如李自成好,他属于军阀,虽然也认字,但情绪不稳定,自从明朝灭亡后,张献忠见入都无望,便将部队带到了四川,从此蜀中的百姓如同噩梦一般,张献忠建国号为大西,建立了政权,可惜他不如李自成,人家李自成入了北京以后还告诉秋毫无犯呢,虽然后来有点走样但毕竟人心没丢太多。而张献忠则不然杀了很多的人,清军在入四川之前,张献忠已经四川祸害的差不多了,川人被杀的大半。
清军在豪格的带领下进入西充,此时大雾弥天,张献忠为人刚愎自用,不信清军如此神速,未加提防,结果豪格亲率大军杀到,张献忠仓皇逃窜,手下将领四散奔逃。被人一箭射中心脏而死。后来由人写了首诗来说这段事:
修塔于一龙,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
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吹萧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说修塔的人是于一龙。拆塔者是张献忠,最后两句说是肃亲王豪格一箭射死的张献忠,其实不然。射死他的另有其人乃清军射箭高手雅布兰。豪格打败了张献忠平定了四川后,大军凯旋回师。顺治皇帝亲自出京迎接,豪格此时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豪格的大灾难降临了。多尔衮见政敌归来大为不悦。又决定开始收拾他了。但若马上动手恐怕会给人以假公济私的印象。所以等了一段时间,先是把济尔哈朗借机搞了下去,把弟弟多铎抬了上来。然后又开了公审大会,将他本已有的亲王爵位彻底削夺,然后将他囚禁了。豪格终于在顺治五年死去了,终年39岁,未到四十不惑。但究竟是天理循环,还在豪格刚丢了皇位的时候就曾经诅咒多尔衮长相不时福相是早死之相。这时有根据的前面我们说多尔衮时说到过多尔衮的身体不好。果然没过了几年,顺治七年,多尔衮也死了,死后无子嗣。看来豪格的预言成真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豪格死后关于他的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谋杀,有本书叫《老太监的回忆》,多尔衮是在豪格回京后,在永定门的欢迎仪式上将其杀死的。这种说法有个最大的不可能便是多尔衮无法也不敢在文武大臣,王公贝勒的众目睽睽下将其杀害。何况还有小皇帝。多尔衮最重视人气了。不会如此鲁莽行事的,何况豪格此时是大胜而归,若如此做,则是有损军心。太监的回忆是片面的甚至是很多误会和传说掺杂。记述眼前的事儿还可,历史上的就差了。
豪格这一生有悲有喜,有起有落。但还是落下了帷幕。他的府邸不小,家产很多。存钱用湿牛皮装。这样如果有人偷得花必须划破牛皮就会有人知道了。以后便有了那句话: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后,为其兄平反昭雪,恢复肃亲王爵位,由其子富授承袭。以后加以“武”的谥号,足以概括其一生。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
四,螳臂挡车的末代肃亲王善耆。
豪格的肃王爵位承袭了九次,前四次袭的是显亲王,直到乾隆年间复封为肃亲王直到清末。而其中最不得不说的是末代肃亲王善耆。
善耆(1886-1922),他生于同治年间,死于民国年间。他的一生和他的祖宗豪格一样,跌宕起伏。21岁的他被封为镇国将军一爵,33岁袭爵肃亲王。他在晚清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做过很多职务,这和一般的清末王爷不同。他们多数是闲散一生的。善耆是清末诸王的佼佼者,精明干练,通达开明的他给晚清朝廷打了一针强心计。若是放在盛世定是安邦定国的人才。奈何生不逢时啊。当时上至摄政王载沣,下至醉生梦死的八旗诸王贝勒都不愿意改革,所以善耆的努力也无非是精卫填海一般。为国尽忠职守但依旧拯救不了这艘行将就木的大船。他曾在清亡后,求助于日本,想匡扶大清。却始终是黄粱一梦,失败了,而且落得个汉奸的名声,可谓悲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善耆有三大功绩使他在晚清内忧外患,官场贪污腐化和尔虞我诈中独善其身和有所作为。
政绩之一,他首创中国的警察制度:
公元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西逃,到达大同时,命肃亲王善耆回京与庆亲王奕劻以及大学士李鸿章一同办理善后事宜。善耆在回京后结识了一个日本翻译官,这人叫川岛浪速,他和这个人一见如故,甚是投缘,于是磕头拜了结义兄弟。后来善耆做了步军统领兼工训局大臣,主要管辖的是京城的治安。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长。他结合了日本的警察制度以及北京的现状设立三个分部,东南西三部负责北京的市容,治安以及户籍管理等任务。叫巡捕局后来改成巡警局。当时他有个部下叫许世英。一日肃王福晋在街上行走时,因为违反了规则。许世英责令其罚款。肃王福晋很不满意。回来便和肃王告状。别人也替许世英担心。因为清朝虽然是日薄西山了,但亲王的威望还是一点不减。更何况还是他上司家里亲属的。都在想这回肯定是乌纱帽不保了。谁知肃亲王却一点不生气,还对其进行了褒奖。这说明善耆还是很大公无私的。执法严明。
政绩之二:善耆整修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的市容,对街道环境进行了改善,还专门修了一座可以供女眷观赏的戏楼。当时女子是不可以随意出门的。
政绩之三,执法公正,不贪不占。
善耆曾做过崇文门监督,这职位可是肥缺。每天过门的人那么多,交的关税很多,这些钱极少入国库多数被人瓜分了。只有善耆不但不贪,反而加以改革了。让老百姓过门时交关税可以少交一些,直接上交,不用经过层层盘剥。这些钱也都上交给国库,让国库充实了。这让手底下的官员就有点不舒服了。但是他是亲王,不敢得罪。于是向慈禧去告状。慈禧说:“要是人人都像他这么干,那这个官职简直是浪费了。表面是调侃,其实还是很满意善耆的做法的。慈禧这么安排本来想让善耆用收下的关税去修他的王府。他的王府在八国联军进京时毁坏了很多。但是善耆不肯。说明他本人还是很朴实正直的。这在晚清可不多见,和他最鲜明的对比就是贪得无厌的庆亲王奕劻了。
以上这些政绩都能说明善耆是个很有才干,而且秉性较为正直的亲王的。奈何江河日下,一个人的努力终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但善耆确实为大清做了很大贡献,做到了自己为人臣的责任。
宣统二年时,革命党人汪兆铭(汪精卫)带人埋炸弹要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囚。本来已是死定了,善耆负责此案的。和他聊了一阵,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找载沣讲请将其释放了。善耆在政治上是比较开明的,主张君主立宪制,但载沣却坚决不肯。他很失望。后来在清朝亡了以后,他大声咒骂,抗议。回到家大病了一场。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匡扶大清。而且让自己的子女不许在民国为官为商。早早的将这些孩子送到国外,比如英国,德国,比利时,最多的还是送到了日本去学习进步的技术并找机会反攻。善耆在清亡后不死心,组成了宗社党,图谋复国,参与宗社党的多数是清朝的八旗贵胄如江宁将军铁良,恭亲王溥伟,宗室良弼等等。但随着宗社党陆续被革命党人所暗杀,善耆也失败了。由老朋友川岛浪速将其与家眷送到旅顺(当时辽东已沦陷了,归日本人管辖)善耆在旅顺重组宗社党,又有升允等人加入。还勾结察哈尔部蒙古匪徒巴不扎部,想组成满蒙独立。可惜巴部扎部被张作霖打败至死。善耆也失败了。再也没能起来。善耆的子女多达38个,但多数都不在身边。他最后将小女金壁辉送给川岛浪速做女儿,就是日后有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川岛芳子做了卖国贼为日本人效力,偷取情报。后来日本投降后被抓住了,将她枪毙了。
善耆的复国大梦终究是南柯一梦。善耆的行为也是螳臂当车。这一举动将其前半生的好名声都毁了。他死后被送回北京葬了。造化弄人,在他离开北京时曾写下一首诗:
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
回马看落日,长河落照红”
他的一生和豪格一样是一场悲剧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