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大 清 国 号 述 论

本文发布于:2022-07-21 10:21:47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叶  红  胡阿祥

提要: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国号“金”; 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 ,不仅合乎“大元”、“ 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 大明”。“大清”国号既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 如此,由“金”而“大清”,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

“大清”是中国帝王时代出现的最后一个天下共号,也是继“大元”之后又一个由非汉族作为统治民族的全国性政权;“大清”所取代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克灭“大元”而建的“大明”①。 “大元”的取义,有忽必烈发布的《建国号诏》予以说明②;“大清”国号,则无直接的文献资料坐实其取义。

在中国历史上,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前,国号是家天下的标志,且逐渐成为天命所钟、历数所在的象征,乃至国家政治文 化的符号。 代表封建正统思想的《白虎通德论· 号》指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夏、殷、周者,有天下之大号也。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下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己之功业也”——  这说明了统治者定立国号,总有其具体原因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大清”国号也不例外。 然则结合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是可以对“大清”国号的取义进行合理的推测的。

              一

1636年四月十九日,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市),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建号大清;由此上溯到1616年正月初一,皇太极父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建国称汗,国号 aisin, 汉译“ 金”;汗号 abka geren gurun be ujihi ni seme si ndaha g enggiyen han,汉译“天授养育诸国英明汗”。努尔哈赤还为自己的家族创姓“爱新觉罗”。女真语“爱新”是“金”,“觉罗”是“族”。这样,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金”国,出现在大明的东北地区。

金国的创建,又可溯源至1583年。这一年,建州苏克素护部酋长尼堪外兰引导明军攻打建州右卫首领阿台,努尔哈赤的祖父叫场(建州左卫枝部酋长,大明都指挥使)和父亲他失随军前往,战乱中为明军误杀;同年五月,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下的十三副铠甲武装部众,发兵攻打仇人尼堪外兰,打响了建立金国的第一仗。

金国的建立,是与女真各部的统一密切相关的。明万历(1573- 1620)前期,女真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大部,各部又部落林立,“ 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③,一片混战。其中,出身建州女真一个小部酋长家庭的努尔哈赤,始起兵时,年方二十五岁,祖、父冤死,部众叛离,族人心变,惟遗甲十三副、兵丁三十人。然而,经过三十余载的军事征战与政治联合,奇迹出现了,英勇机智的努尔哈赤,竟力挫群雄,完成了几百年来未曾完成的统一女真各部的伟大事业,跃居英明汗的宝座,而为全女真的英主④。

此全女真的英主, 1616年建立国号为“金”,两、三年后,铸造老满文⑤ “ 天命金国汗之印” ( abkai fulingga aisi n gurun han i doro n)⑥。按早在五百年前的 1115年,统领女真族的完颜部酋长阿骨打独立国号为“金”,1125年灭辽,1127年灭宋 (北宋) ,成就了女真族前所未有的一番伟业,“金”立国且 120年。是时的努尔哈赤,正自视为其族的先世伟人阿骨打,其国也正可视作女真金国的复兴;在《旧满洲档》中,即多次称呼十二至十三世纪的金朝为“我们金国”、“我们先朝金国”,并尊完颜金国诸帝为先帝。又“金”作为女真族文化传统与政治认同的象征,努尔哈赤在这时重新启用,意图自然十分明显:对内,“金”是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足以团结与安抚被征服的女真各部⑦;对外,则向大明宣示了努尔哈赤振兴祖业、独立建国的追求与目标。

以对外的这种追求与目标为出发点, 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军征明。“七大恨”为:明兵杀害努尔哈赤之父、祖;明违誓出边,护卫叶赫;伐木之争;明助叶赫,致使努尔哈赤聘定之叶赫美女,被叶赫转嫁与蒙古;明国不许金收割其兼并之哈达(海西女真一部)地方粮谷;明使出言不逊,侮辱建州;明国责令努尔哈赤退还哈达,恢复其国。“七大恨”集中反映了女真十分痛恨的两大问题:一是明朝政府欺凌女真,二是明廷反对女真各部的统一,欲维持女真“各自雄长,不相归一”的局面,以便实行分而治之的羁縻统治⑧。

金、明既开战,互有胜负,而金势占优。 1619年,金兵取开原,下铁岭,灭叶赫;1621年陷沈阳,克辽阳,并迁都辽阳;1622年降广宁;1625年迁都沈阳。又当此形势。大明辽东经略高第下令放弃山海关外各城,惟宁前道袁崇焕拒不从命,守宁远、前屯二城不撤。

1626年正月,金兵攻宁远不下,努尔哈赤亦中炮负伤。八月十一日,后来被追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逝世,终年六十八岁。九月一日,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五岁的皇太极登上金国汗位,尊号淑勒汗(sure han),汉译天聪汗⑨。

天聪汗皇太极雄才大略,力求开创崭新局面。经过十年努力,1636年四月十一日,在满、汉、蒙文臣武将“至再至三”的“合辞劝进”下,皇太极举行登极大典,受“ 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曰大清”,并首定年号“崇德”⑩。强大的大清国皇帝正式与大明皇帝分庭抗礼。又此前一年,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 manju),废女真( jusen,或译“诸申”)旧称⑪。

皇太极之建国号大清,定年号崇德,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论者多以为是其采纳汉文明的关键标志。大清国号的含义,下节再述;年号崇德,明显地带有儒家思想的色彩;尊号宽温仁圣皇帝,也显然是继承了汉文明传统,集中体现了传统的儒家观念和统治思想。又有值得注意者,皇太极定立国号“大清”,同时意味着摒弃了“金”国号;而事实上,“金”国号的摒弃,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皇太极之采纳汉文明。

如上所述,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金国号曾经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金国所征服领地的扩大,所统治民族的增多,金国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甚至会妨碍到皇太极的事业。按皇太极时期的金国,已然一个多民族国家,女真、蒙古、汉则是其中的三大民族;以象征女真复兴的金为国号,民族意义于是太窄。又皇太极时期的金国,最大威胁来自大明,大明同时也是皇太极施展最大抱负的对象。大明亿兆斯民,邦土万里,设或真有那么一天,能征而取之,那该是何等的奇勋伟业!而这样的奇勋伟业,仅有半璧河山的往昔金国,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再者,由于文化晚进,聚散分合,世系缅邈,努尔哈赤、皇太极所从出的建州女真,到底和五百年前的女真族完颜部有无瓜葛,或有什么样的瓜葛,根本无法说清;在现实政治的需要面前,皇太极也并无非用“金”为国号的必要。

皇太极时期的现实政治需要之一,是赢取尽量多的汉将、汉兵、汉臣、汉民的支持,或至少争取他们抱持观望的态度;而在这方面,“金”国号无疑是一个障碍。对于“金”国号,汉人太熟悉了;1126年底金兵破宋都东京开封府,1127年初金兵虏宋徽钦二帝、后妃宗室及大批官吏、内侍、宫女、工匠、倡优,并囊括礼器法物、天文仪器、书籍舆图、府库蓄积北归,更为汉人旷古罕有、衔怨极深的奇耻大辱。又有明一代尤其是明土木事变后,明人民族本位意识高涨,敌视蒙古以及其它外族;体现这种情绪的史学著作,则以改编《宋史》为形式,宣扬大汉民族主义,竭力提醒汉人牢记“靖康之耻”与蒙古亡我大宋的史鉴, 然则在此等情势下,“靖康之耻”的造祸者“金”,便为汉人所深恶痛绝。还是在努尔哈赤金国时期,大明朝臣们已纷纷上本指出:努尔哈赤“自称后金,例我衰宋”,“妖称后金天祐,辱我皇上以徽钦” ⑫;而迁延至皇太极时期,由于金国势更强,境土更广,“金”国号对大明臣民的刺激,对归顺金国的汉人心理的压迫,更加显著与严重。  如皇太极出于政治与军事需要,曾前后十多次与明议和,明即以宋金前事为鉴,大体不予答复。

按皇太极继承金国汗位以后,更章改制,十年之间,金国面貌一新,政治上,皇太极加强集权统治,仿大明政体,设立六部,又一人南面独坐;经济上,皇太极改变对汉政策,强调“安民”、“ 重本”,以安抚汉官汉民,稳定与发展农业;文化上,有着良好文化素养的皇太极,大力推行振兴文教的措施,并非常重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又军事上,皇太极的对外扩张,更超出了努尔哈赤;外藩蒙古十六部俱已降服,朝鲜已无力抗争,关外除明军所占部分地区处,都已为己有。要之,1636年时的“金” ,较之努尔哈赤的“金”,已有了多方面的非同寻常的变化;具有强烈进取意识的金国汗皇太极,也有了与关内的主要敌人大明皇帝一争高下的雄心⑬,而皇太极由金国汗一变成为大清皇帝,正是此一雄心指导下的伟大行动。

皇太极的这一伟大行动,起码对于汉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汉人禁忌的女真“金”国号的摒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来已久、沉淀至深的民族矛盾;更定国号为“大清”及一系列的相关名号,显示了取代大明的意向,又诱使那些已效忠、待效忠、尚观望的汉人,更效忠、去效忠、不再观望这个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政权。因为这个新政权也得了传国玺 (详后) ,传国玺之意外地落入皇太极之手,实是天命新主的吉兆;也有着皇帝,而且是以汉文化为标准的“宽温仁圣皇帝”;也定了年号,取义高于大明“崇祯”(崇尚祯祥)的“崇德”(崇尚道德)年号;更建了国号,那见仁见智、解释起来含义胜过“大明”的“大清”国号! 而凡此种种,又皆可成为有文化的汉人效忠非汉族新政权的理由:固然,在“忠君”的原则下,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力撑现政权的危局,但是,他们也能够以“识天命”为由,心安理得地去拥戴新主;固然,蛮夷戎狄为“封豕豺狼”,但是,“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⑭,本非一成不变。中夏传统儒家文化之妙处在此,进之,不仅濡染、且已深通这种文化妙处的皇太极,定立国号为“大清”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二

皇太极之“宽温仁圣皇帝”尊号,“ 崇德”年号,意思明显,不烦解说;晚出的大清第一个年号“崇德”,取义既类似而又高于当时大明先定的年号“崇祯”,也无需细析。那么,皇太极的国号“大清”,是否也是和已行用近三百年的朱由检的“大明”国号相对比而制定的呢?并且其取义也胜出“大明”?

大清国号的取义,《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以及当时及稍后的明、清文献,都没有任何说明。不过,联系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形势,考虑到皇太极建大清为国号的同时,复受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本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当是肯定无疑的。由这一思路出发,“大清”在气势、含义等方面,的确压住了“大明”⑮。

其一,也是最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此符合五行相克说之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皇太极之废“金”,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

其二,后来的大清皇帝爱新觉罗· 弘历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按《说文解字》:“ 皇,大也”;又东汉刘熙《释名· 释言语》:“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清叶德炯注:“青、清古通”。是“皇清”即“大青”。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又“东”为四方之首。如此,天造东方的大清,是可以“去浊远秽”、扫清廓清南方的大明的。

其三,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汉语常见词有青天(天色青)、清妙(天体)、清汉(天河)、清浮(天空)、清穹(天)、清都(天帝所居宫阙)等等;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宗教上既显示出绝对的尊崇与敬畏,政治上亦重天命以护佑国家⑯。而“明”字分开为日、月。日、月在天,天包容日、月,这样,“大清”气势复在“大明”之上。

其四,就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诗· 大雅·大明》:“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 孔子闲居》:“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 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礼记· 乐记》:“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再有“大清”在“大明”之前之上者,如明末颇为流行、万历至崇祯年间即有不下十几种刊本的

《管子》,其《内业》云:“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又《心术》:“ 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反之,“ 明”在“清”前、“明”居“清”上的“明清”一词,皇太极建“大清”(或简称为“清”)之前,不见于文献。综上所作间接的推测,应该可以断言:就汉文化系统言,皇太极所以国号“大清”,在于“大清”的气势、含义压住了“大明”②。进之,在女真或满洲方面,“大清”是否也有讲究呢?依据众多学者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兹列述相关见解如下,日人市村瓒次郎指出:“金与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为 Chin之上平,清为 Ching 之去声。北京人可明确区别开,然外国人则颇易混同。女真民族当时不可能正确区别汉字之发音,因而改金之国号为清,乃取音声之近似耶?”⑰孟森坐实此说曰:“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 满人金息侯梁,撰有《光宣小纪》,亦称清即金之谐音,并举沈阳抚近门额,汉文称大金天聪年,其满文即终清世之大清字样。是可知金之为清,改汉不改满。有确证矣。”⑱ 又李洵、薛虹主编之《清代全史》第一卷⑲第五章第一节祖述此说并论其意义说:“‘金’的音近汉字中,只有‘清’字的字义,作为国号比较适宜,而且这个‘清’字,中国历史的朝代中还没有人用过,不论用五行相克学说,还是其它解释,也都能找出根据。…… 清国比金国的民族意义少得多,它的包容量却大得多。清国和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元、明的大朝代,在汉族文化系统中,并无二致,说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创的事业,此时开始已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轨道。”

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十八章以为:皇太极去掉金的旧号而新号为清,“新旧两号之间,当有连络之义”,又“选择国号,必含有一种普通之表象”。而符合这两个必要条件者,只有中国古代少昊金天氏的传说。“少昊金天氏父曰清,又曰胙土于清;据(宋人)罗泌所说,少昊氏以金为宝,历色尚白,故又曰金天氏。就史事徵之,起于朝鲜南端之新罗,亦曰金天氏之后。……观于太宗即位,以翌日公表宫殿之名称,中宫曰清宁宫,东宫曰关雎,西宫曰麟趾,或择翔凤楼飞龙阁等佳名,以饰帝王之观瞻,则彼等殆以金国拟少昊金天氏,因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字以命名也。”

以上清史研究大家的论断,各有其理,又互为补充;皇太极之易“金”为“大清”,能为本民族上下人等所认同,便也在情理之中了。还有可以指出的是,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

首先,女真、蒙古本来族类相近,久通婚姻⑳;明正统年间,女真诸部又曾在蒙古统治之下。其后,喇嘛教(藏传佛教)还成为蒙古、女真共同的宗教信仰。然而溯而上之,女真完颜金国灭于蒙古与宋之联军。这样的历史因缘,既使得女真即满洲雄主皇太极不愿再用“金”国号以取辱于蒙古,又使得已归服金国汗皇太极的蒙古王公自然地感到尴尬。在满蒙关系中,“金”由此成为一个不适宜的国号,“大清”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次,蒙古民族最壮丽辉煌的功业,是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创立;在中土,则为继承蒙古大汗之位的大元。1634年十二月,蒙古墨尔根喇嘛带着嘛哈噶喇投靠皇太极;又1635年六月,皇太极得历代传国玉玺于蒙古察哈尔部。按嘛哈噶喇是大元帝师八思巴为元世祖忽必烈铸造的金佛像,也是大元皇帝和蒙古大汗的象征;传国玉玺则是全中国正统皇帝的象征_。这两件宝物之归皇太极,可能会被蒙古王公认作皇太极足以继承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之位的有力凭证。皇太极得玉玺的当年十月,即定族名满洲;次年四月,乃建国号大清。而大清既建,蒙古各部除承认清帝为中国皇帝外,更承认皇太极继承了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汗统+。

再次,就国号取义言,满洲大清与蒙古大元,也存在着亲缘联系。朱希祖《后金国汗姓氏考》指出:

自元入主中原,始以抽象之名词为建国之名号1。

… … 清太宗之称 “清” ,实为有意识之摹仿,盖彼欲师蒙古之统一中国,而泯灭外族并吞之色彩也2。

此“泯灭外族并吞之色彩”的大清国号,蒙古王公是能够接受的;而且,“大元”、“大清”不仅都是“以义而制称”的“美名”,“元”之为天德的主宰,“元”之寓王政善良的意义,“元”之为“大哉乾元”,竟都与“清”之为天、为太平、为广大吻合无间,如此,蒙古王公对于“大清”,甚或还会产生相当的好感。要之,1636年皇太极易“金” 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然则金国天聪汗皇太极之成为大清宽温仁圣皇帝,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其借鉴于历史,取典于文化,服务于现实,作用于未来,并且兼顾了本民族的传统与利益,在在都显示出皇太极及其身边的满、汉、蒙大臣心思之细密,考虑之周到,以及雄图之远大。

雄图远大的皇太极,1643年八月九日病逝于盛京清宁宫,享年五十二岁。皇太极的功业,与初谥武皇帝、后谥高皇帝、庙号太祖的大清开创者努尔哈赤,可以相提并论:其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当然,皇太极也有着遗憾,毕竟在他的有生之年,气压大明、义胜大明的大清,并未能从实质上压过、胜出大明;他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也似乎还是距离现实较为遥远的理想。然而,皇太极不会想到的是,1644年五月二日,在他弃世仅仅八个多月以后,其同父异母弟弟多尔衮便率领着由满、汉、蒙三方组成的大清军队,顺利地开进了大明京师 (今北京市);又过了仅仅四个月,其六岁的九子福临便已端坐在大明的金銮宝殿之上,并于十月一日举行了隆重的定鼎登极大典。再过了不到十五年,随着残明永历帝1659年的逃入缅甸,大清顺治帝福临便正式成了九州共主,“大清”也正式成了天下共号4。

“大清”这一天下共号,行用到皇太极的第九代孙爱新觉罗·溥仪。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亦即1912年的2月12日,六岁的大清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大清灭亡;又此前的 1912年1月1日,在大明的故都南京,一代伟人孙文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大清的灭亡,是封建帝制的终止,也是夏、商、周以来一家一姓、一朝一号之国号历史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则以全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形象,书写出国号历史的新篇章5。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 210093〕

注释

①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

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近见新安刻《历祚考》一书,于汉、唐、宋及司马晋,皆加大字,失其初矣。”如此,清的国号,“大清”是全称,“清”是简称;又“元”、“ 明”也是简称,“大元”、“大明”才是正式的全称

②详胡阿祥《蒙元国号概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辑 )的分析。

③《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 又《满洲实录》卷一略同。

④ 按是时,只有海西女真叶赫部尚未降附,及1619年灭叶赫,遂基本征服女真各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三:“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

⑤女真本无文字。 1599年,努尔哈赤命女真人额尔德尼等人以蒙古字头协女真语音,制成新文字,通行境内。这种文字后来被称为老满文。

⑥ 有关讨论,详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⑦ 按仿佛于元末汉民族之反元复宋 ,1348年辽东的锁火奴、辽阳的兀颜拔鲁欢之起兵反元,也都自称“大金子孙”,以为动员女真反元的宣传口号。详《元史· 顺帝纪》。

⑧ 明在东北的统治,宣德十年 (1435年 )以前相当严密,此后则逐渐减弱,乃至羁縻而已。详胡阿祥《中国历代疆域与政区》二之6、三之6, 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⑨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认为:“ 淑勒汗” (满语淑勒为聪睿之意 )并非汗号的全称 ,“汉文文献称为‘天聪’, 天字当有所本。”

⑩详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

⑪此族名问题颇为复杂,不细说,可参阅王钟翰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意) 乔· 斯达理《满洲旧名新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6期。

⑫对此,皇太极曾一再解释,如 1631年其致大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书: “ 我兵至北京,淳淳致书,欲图和好。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详清王先谦《东华录》六《天聪六》天聪五年八月。又“后金”者,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正确地指出:“‘后金’一名,既不是努尔哈赤自建的国号,也非出于后世史家的追称。它初见于朝鲜,又由朝鲜传到了明朝。金国草拟文书的汉人也不无可能偶用‘后金’之称,但并非正式的国名。”

⑬ 据《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三,1635年时群臣已上奏曰:“ 各处蒙古,俱已归降,与我为敌者唯明而已。”又1629年、1634年,金兵已两次入关,威逼大明京师。

⑭唐韩愈《原道》。详胡阿祥《先秦时期“中国”名号考原》,《传统文化研究》第六辑,古吴轩出版社 1997年版。

⑮以下可参考胡阿祥《红巾军反元复宋与朱元璋国号大明述论》(《南京大学学报》将刊 )、(日)松村润《大清国号考》(白寿彝编《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⑯努尔哈赤汗印有“天命”之文,汗号有“天授”之文,皇太极汗号“天聪”,其意义 ,类似汉族所谓“受命于天”。

⑰ (日)稻叶君山著、但焘译《清朝全史》(中华书局 1915年版 )第十八章:“大抵彼等已任用汉人,渐浸染汉族之文化,从各种知识之进步,觉以金或后金为国号,重袭前代称号,不免浅识之诮。”此亦是从汉文化系统解释皇太极去“金”国号的合理说法。

⑱市村瓒次郎《清朝国号考》,载《支那史研究》,1909年。转引自松村润《大清国号考》。

⑲孟森《明清史讲义》下册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中华书局 1981年版。

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_努尔哈赤时 ,纳蒙古科尔沁部女为妃;其子代善、莽古尔泰、德格类等也都娶蒙古扎鲁特部女。皇太极亦曾娶蒙古后妃数人。

+《旧满洲档· 天聪九年档》:“ 此玺相传为历代传国之宝 ,后为蒙古大元国所获” ;又大明降将孔有德奏曰:“ 此宝非比寻常,乃汉时所传,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矣! 他人未得而独为汗所获者,盖汗爱民如子,顺时应天,故上天置千里之遥于不顾,赐汗九重至尊,造福于天下无疑矣! …… 尧舜之一统天下,今日再现矣! ”又大明降将耿仲明奏曰:“ 夫印者乃天子所掌国家之至宝也。既主天下,必当用之。…… 汗当速成大业以副臣民之所望。”

1 详金启孮《从满洲族名看皇太极文治》,载王钟翰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

2此语源自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元建国号始用文义”条,但并不正确,详胡阿祥《王莽新国号述论》,《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一种上册,1933年。

41644年三月大明首都沦陷、明帝朱由检自缢,作为天下共号的“大明”,即已终止。而“大清”名至实归地成为天下共主, 也可以认为在1683年八月。是月,郑成功孙郑克土爽降清,奉大明永历正朔的台湾郑氏政权结束,从此,九州一统。

5按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以中国理想之“太平”加上西方宗教理想之天国而成的“太平天国”,形式上亦非一家姓、一朝一号之国号。惟“ 太平天国”毕竟没有成为“天下共号”。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