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努尔哈赤幽弟诛子之谜

本文发布于:2022-04-15 11:15:05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撰稿:徐彻 徐悦

      努尔哈赤在扩张地盘的征战中,对女真国政权的建设丝毫没有放松。对与他共同战斗的立有军功的亲戚和臣子,都在时时作着考察。这中间,努尔哈赤处理了两个大案,涉及的是努尔哈赤自己的亲弟和亲子,即幽死亲弟舒尔哈齐案和诛杀亲子褚英案。这两个大案引起朝野的极大震动。那么,舒尔哈齐究竟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必须处死褚英,这些就成了历史之谜,我们试图破解这两个历史之谜。

 一、努尔哈赤幽死亲弟舒尔哈齐之案

    舒尔哈齐是清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第三子,与努尔哈赤同为宣皇后喜塔拉氏所生。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是血缘上的同父同母的真正的兄弟。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5岁,死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48岁。

    舒尔哈齐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存在些许记载。

    其一,《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有三处记载了舒尔哈齐的行迹:

    上(努尔哈赤)闻之,遂率兵征哈达。贝勒舒尔哈齐请为先锋自试,上许焉。命通兵一千为前队。既抵哈达,哈达兵出,舒尔哈齐按兵不战,告上曰:“彼兵出矣!”上曰:“岂为此城无兵而来耶?”遂督兵进击。时舒尔哈齐兵拥于前,上麾之使开,路塞不能入,乃沿城而行。城上发矢,军士多被伤者。上督兵攻其城,癸丑克之。

    初,我军与乌喇(乌拉)接战时,贝勒舒尔哈齐率五百人止山下。及二贝勒(大贝勒褚英、二贝勒代善)破敌追击,始驱兵前进。适有大山间之,绕山行,未能多所斩获。迨班师,上赐弟贝勒舒尔哈齐号达尔汗巴图鲁。以长子洪巴图鲁褚英遇大敌,率先击败其众,赐号阿尔哈图土门。以次子代善阵获博克多,又与兄并进克敌,赐号古英巴图鲁。上初命大臣常书、侍卫纳齐布护从两贝勒,常书等不随两贝勒前进,反率兵百人与舒尔哈齐同止山下,无所斩获,遂论死。舒尔哈齐请曰:“诛二臣,与我死无异!”上乃宥其死,罚常书金,夺纳齐布所属之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戊辰朔丙戌,达尔汗巴图鲁贝勒舒尔哈齐薨,年四十八。子六人,长阿敏,次扎萨克图,次图伦,次寨桑古,次济尔哈朗,次篇古。

    第一处记载的是努尔哈赤攻打哈达的事。万历二十七年(1599)九月,努尔哈赤亲统大兵直奔哈达,迅速逼近哈达城。其弟35岁的舒尔哈齐自报奋勇当先锋,领兵1000作前队,直达哈达城下,舒尔哈齐猛然间看到城上军旗招展,城头守兵密布,而且城内的守军又冲出城门厮杀。舒尔哈齐见状,畏葸不前,胆怯地报告努尔哈赤说:“敌兵出城厮杀来了!”努尔哈赤大怒,喝道:“你以为城内没有敌兵吗?”说罢,亲自带兵向坚城猛攻。但是,舒尔哈齐的人马在前面拥挤挡路。努尔哈赤虽然指挥让他们让开大路,可是道路仍然堵塞,不能前进。无法,努尔哈赤只得沿城下而进。这时,城上哈达兵发矢投石,建州战士伤亡甚众。努尔哈赤毫不气馁,连续攻城,苦战六日,终于攻下了哈达城。攻击哈达造成伤亡,贻误战机的原因是由于舒尔哈齐的临阵胆怯。舒尔哈齐在这次战役的胆怯表现,给努尔哈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努尔哈赤念及舒尔哈齐为同胞兄弟,并没有处分舒尔哈齐。

    第二处记载的是努尔哈赤攻打乌拉的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与乌拉贝勒布占泰爆发了乌碣岩大战,乌碣岩在朝鲜钟城府境内,又称为门岩或文岩。努尔哈赤命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侍卫扈尔汉、大将扬古利等,率兵3000往乌拉斐优(蜚悠)城搬接。他们到达斐优城时,当晚突然天空出现异相。“时夜阴晦,军中大蠢之上有光,众以为异。扪视无有,复树之,光如初。贝勒舒尔哈齐曰:‘吾自幼从上征讨所历之地多矣,未见此异,非吉兆也。’欲还兵。”但是,遭到了大贝勒褚英、二贝勒代善的坚决反对。贝勒褚英、代善曰:“或吉或凶,已定。吾等何所见而惧还,且何以报皇父命耶?”于是“决意前进”。他们收纳斐优城四周的500户人返回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二十日,在乌竭岩遭遇到乌拉布占泰1万兵的拦截。

    突遇布占泰1万大兵的袭击,长子褚英、次子代善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在交战前,冷静地进行了站前动员:

    皇父每与征战,无不摧坚陷敌。今虽未亲履行间,而我等奉命来此,尔众何忧?昔布占泰来侵我国,我国擒而缚之。皇父宥其死,复豢养之,俾归主其国。为时未久,人犹是人,曾从吾手而释,非有天幸得脱也,今岂不能再缚之耶?彼兵虽多,我国荷天眷,仗天威,皇父威名素著,破敌必也。

    这个战前的政治动员,极大地鼓舞了建州兵将的士气,“军士皆奋愿效死”。

    经过残酷的激战,乌拉兵大败。代善斩杀乌拉主将博克多贝勒,将士生擒贝勒常住父子及贝勒胡里布,斩人3000口,获马5000匹、甲3000副。

    但是,舒尔哈齐这次战役表现不佳;先是见异相欲退兵,后来率领500人停留躲避在山下,不积极参战。当努尔哈赤欲处分舒尔哈齐的部下畏战的两大臣时,舒尔哈齐又极力庇护,说什么“杀了他俩,跟杀我一样”。但即使这样,努尔哈赤仍然从大局出发,既没有诛杀二大臣,也没有处分舒尔哈齐本人,且赐给了他达尔汗巴图鲁的称号。当然,此时的努尔哈赤对这个弟弟已感到十分失望了。

    第三处记载说的是舒尔哈齐死去的事。但是,这里只有一个“薨”字,如何“薨”的,此实录语焉不详。

    其二,《清史稿·舒尔哈齐传》记载:

    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初为贝勒。蜚悠城长策穆特黑苦乌喇(乌拉)之虐,愿来附。太祖(努尔哈赤)令舒尔哈齐及贝勒褚英、代善,诸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侍卫扈尔汗、纳齐布,将三千人往迎之。夜阴晦,军行,纛有光,舒尔哈齐曰:“吾从上行兵屡矣,未见此异,非吉兆耶!”欲还兵,褚英、代善不可。至蜚悠,尽收环城屯寨五百户而归。乌喇贝勒布占泰发兵万人邀于路,褚英、代善力战破之。舒尔哈齐以五百人止山下,常书、纳齐布别将百人从焉。褚英、代善既破敌,乃驱兵前进,绕山行,未能多斩获。师还,赐号达尔汗巴图鲁。既,论常书、纳齐布止山下不力战罪,当死。舒尔哈齐曰:“诛二臣与杀我同!”上乃宥之,罚常书金百,夺纳齐布所属。

    自是上不遣舒尔哈齐将兵。舒尔哈齐居恒郁郁,语其第一子阿尔阿通、第三子扎萨克图曰:“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岁辛亥(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薨。顺治十年,追封谥。

    《清史稿》这个记载是采自实录,对舒尔哈齐在乌碣岩大战中的表现作了更加系统的记叙。尤其是“自是上不遣舒尔哈齐将兵”这句话,道出了努尔哈赤从此对舒尔哈齐不再信任重用了。但舒尔哈齐到底是如何死的,《清史稿》也没有作详细交代。

    其三,《重译满文老档》第1卷,对于舒尔哈齐因何获罪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淑勒昆都仑汗因为弟舒尔哈齐贝勒是同父同母所生的唯一的弟弟,国人、好的僚友、敕书、阿哈等全部同自己一样的专主。即使这样将国人、僚友以及一切东西同等分

配铪为生时,可是弟在战争中没有一次特别好的表现。在国家大政中,也没有心平气和地说一次好话,全然无德。即使这样无德,但他是唯一的弟,也得给他所有的东西而恩

---------------------

    ①据李发荣教授考证,即今清原县黑石木。黑石木、北三家子城、下荪沟为三条沟岔,可能舒尔哈齐住在黑石木,其二子住在另两个沟岔。

养之。弟还不满足这样的优厚待遇,成年累月地怨恨哥哥。因此,兄淑勒昆都仑汗说:“你倚依为生之道的国人和僚友,并不是我们父亲专主的国人、僚友,是兄我给的国人和僚友。”由于这些过错受到指责后,弟贝勒在口头上常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要离开同等分给国人、僚友?的哥哥,带领国人到别的村去住,去别的路。淑勒昆都仑汗大怒,己酉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汗五十一岁,弟贝勒四十六岁的三月十三,收回给弟贝勒的全部国人、僚友以及一切东西,只剩孤零一身。杀了一门的名叫阿什布的儿子。因为他不劝告弟贝勒,反加教唆。还将名叫武尔坤蒙古的大人吊在树上,下堆柴草烧死。就这样使弟贝勒受到羞辱,使其独身孤立,弟贝勒才自责说:“兄汗优养恩深,还妄想去别的地方住,我确实是错了。”因为这样突然转变,汗在同年,把收回的全部国人、僚友重新还给弟贝勒。可是他还不稀罕在天恩之下安生,不满足兄淑勒昆都仑汗的恩养,在辛亥年八月十九曰,四十八岁,弟贝勒死了。

    其四,《满文老档》卷1,对于舒尔哈齐因何获罪记载内容与上文大致相同。

    在《重译满文老档》和《满文老档》中同一内容的两段译文,可以互为印证,都记载了舒尔哈齐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携其部众,出奔他路,异乡以居”。他不是只身移居他处,而是携带臣子和军队出走,有另立山头之嫌。这是分裂努尔哈赤女真国的不可饶恕的极为严重的错误,近于犯罪。《清史稿》也记载了舒尔哈齐的这个错误:“移居黑扯木。”

    对于舒尔哈齐的这个严重错误,努尔哈赤的反应非常激烈,痛下重手:“上怒,诛弟弟而手软,而是坚决地剥夺了他的一切特权,并且杀掉了他周围出坏主意的近臣。并将舒尔哈齐彻底地孤立起来,“使为孤孑之身”以免他再惹是生非。舒尔哈齐是一颗危险的种子,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酿成大患。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他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除了努尔哈赤,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舒尔哈齐乃复还”。舒尔哈齐回来后,努尔哈赤念及他有悔改的表现,就恢复了对他的待遇。其实,对这个不大成器的亲弟弟,努尔哈赤一直是苦心诱导和耐心教育的。只是舒尔哈齐总是不满意。“如此供养,弟贝勒尚不知足,成年累月,怨其兄长。”

    努尔哈赤果断地处理了这个还没有来得及酿成大祸的亲弟弟,表规了他的政治家的风度。

    对于这个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努尔哈赤为什么非得要将他软禁致死呢?

    正史没有提供更多的理由。即使是在攻打哈达的战斗中,舒尔哈齐“按兵不战”;即使是在攻打乌拉的战斗中,舒尔哈齐率兵“止山下”,舒尔哈齐也没有犯必死的罪。

    《满文老档》提供的理由是有一定说服力的。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舒尔哈齐界立山头的严重错误。细查《建州记程图记》,还能发现一些在建州初期舒尔哈齐心怀异志的蛛丝马迹。《建州纪程图记》是一部带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情报性质的游记。作者是朝鲜人申忠一。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为了解决朝鲜和建州两国的边界纠纷,朝鲜派遣使臣申忠一来到建州都城费阿拉城。到翌年正月初五日,由原路回国。来回一共15天。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绘图记事,成就了一部难得的图文并茂的游记。因为此游记是为了向朝鲜国王汇报用的,建州国的人看不到这部游记,所以其所记内容就十分可观而真实。细查这部游记,能够看出舒尔哈齐当时的地位和心志。其记载如斯:

 木栅内奴酋(努尔哈赤)家图。

外城内小酋(舒尔哈齐)家图。

二十八日未时,行抵奴酋家,直到其木栅内所谓客厅……

二十九日,小酋请臣相见后,令佟羊才设小酌以慰之。

丙申正月初一日巳时,马臣、歪乃将奴酋言,来请臣参宴……

初二日,小酋送马三匹,来请臣等骑往参宴。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

初四日,小酋送佟羊才,请臣曰:“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

奴儿哈赤、小儿哈赤同母,毛儿哈赤(穆尔哈齐)异母云。

小酋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矣。

奴酋诸将一百五十余,小酋诸将四十余,皆以各,酋长为之,而率居于城中。

小酋言“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云。

1595年奴酋努尔哈赤36岁,小酋舒尔哈齐31岁。从朝鲜使臣申忠一的记载来看,当时奴酋与小酋在外界看来,两人之间虽然有差别,但不是很大。很多时候,奴酋与小酋并提。宴请使者,前一天奴酋宴请,后一天就小酋宴请。甚至小酋还对使臣申忠一说道:“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这种说法,实际是在使臣面前突出小酋个人。小酋在穿戴上也向其兄努尔哈赤靠拢,“服色与其兄一样矣”。最后,甚至向朝鲜使臣申忠一说道:“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如果送礼的话,送给我的与送给哥哥努尔哈赤的应该一样,不分髙下。

舒尔哈齐对申忠一说了两句关键的话。一句是:“军官不但为兄而来,我亦当接待。”一句是:“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话虽不多,但言为心声。对申忠一说的这两句话,充分暴露了舒尔哈齐心怀异志,图谋不轨。

《建州纪程图记》不经意间,暴露了舒尔哈齐的的内心世界。

由于舒尔哈齐心理阴暗,因此看什么都不顺眼,口头上常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同时,上前线打仗时不敢勇猛冲杀,一味保命。而且,注意维护小集团的利益,庇护他的犯了错误的部下。最后,发展到了率领部众,脱离中央,另立山头。这是分裂建州国的严重罪行。直到这时,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才下令软禁了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死在软禁之中。至于在软禁中,是他杀、自杀或病死,则正史无记载。《清史稿》说是“薨”,《满文老档》说是"卒”,看起来,都不是努尔哈赤下令诛杀的。自杀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大的可能是病死。从努尔哈赤平等地对待舒尔哈齐的六个儿子来看,也可以印证舒尔哈齐是病死的。

对于努尔哈赤处理舒尔哈齐,历史上有不少猜测性的记载。如沈国元的《皇明从信录》记道:“奴儿哈赤(努尔哈赤)杀其弟速儿哈赤(舒尔哈齐),并其兵。”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记道:万历三十九年,“奴酋忌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张鼐的《辽夷略》记道:“奴之祖曰佟教场(觉昌安),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塔克世),有二子,曰奴儿哈赤、速儿哈赤……速儿为兄奴儿囚杀。”彭孙贻的《山中闻见录·建州》记道:万历三十九年,“太祖(努尔哈赤)忌其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

黄道周的《博物典汇》之《建夷考》,叙述较为详细,该书写道:“酋(努尔哈赤)疑弟有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食,人于寝室,锒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人宅,腰斩之。

他们认为,是努尔哈赤疑忌舒尔哈齐“兵强”、"疑弟有二心”,因此,将舒尔哈齐囚禁致死。事实是,舒尔哈齐已经率领臣子和军队出走了。不是努尔哈赤疑心大,是舒尔哈齐确实“有二心”了。当时努尔哈赤掌握实权,处治舒尔哈齐不必用什么计策,只要正式下达命令就可以了。这里没有阴谋诡计,是正大光明的。以上的猜测性记载,是没有根据的。

努尔哈赤果断地幽禁舒尔哈齐,避免了女真国的分裂。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的处治是应该肯定的。

考虑到舒尔哈齐生前曾经立下不少战功,同时他的儿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舒尔哈齐在顺治十年(1653)被追赠为亲王,谥曰庄,是谓庄亲王。

二、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之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三日,57岁的努尔哈赤作出了痛苦的抉择:下令处死了幽禁在囹圄的心爱的长子褚英。

褚英当时年仅36岁。

褚英,万历八年(1580)生,其母是努尔哈赤的爱妻元妃佟佳氏。褚英骁勇善战,富于谋略。他受父命,于18岁时率兵征战安楚拉库路,大胜而还,被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巴图鲁是满语勇士、英雄之意,前特别加上修饰语“洪”,既加重分量,又区别其他。

27岁时,他作为副将跟随叔父舒尔哈齐出征,参与乌碣岩大战。舒尔哈齐因迷信天象欲中途班师回军,褚英坚决抵制,并出敌不意,以少击多,获取大捷,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汉译为“广略”,史称其为广略贝勒。次年,28岁时,他又同贝勒阿敏一同出征,一举攻占乌拉部的宜罕山城,为统一女真诸部立了一功。年轻的褚英显露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褚英指挥有方,屡建战功,很受其父努尔哈赤的赏识。努尔哈赤的事业此时正在蒸蒸日上,在国事繁忙时,他便有意识地让长子褚英代为处理国家政务。一是试试其爱子的才能,二是听听各方面的反映。

这无形中就把褚英推到了储君的位置上。

如果褚英视野高远,谦恭慎审,他自然会得到诸多兄弟及各位重臣的爱护和拥戴。但是,褚英毕竟不是个政治家,而只是个军事人才。他表现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自视为储君,对兄弟和重臣傲慢无礼,不可一世。

《满文老档》记载:

然此执政之长子,毫无均平治理汗父委付大国之公心,离间汗父亲自举用恩养之五大臣,使其苦恼不睦。并折磨聪睿恭敬汗爱如心肝之四子,谓曰:“诸弟,若不拒吾兄之言,不将吾之一切言语告与汗父,尔等须誓之广令于夜中誓之。又曰:“汗父曾赐与尔等佳帛良马,汗父若死,则不赐赉尔等财帛马匹矣。”

甚至扬言:“我一旦即位,就把和我作对的各个兄弟和各个大臣全都杀掉。”此言一出,褚英的凶狠面目便暴露无遗。楮英自然地遭到了四大贝勒和五大重臣的强烈反对。

四大贝勒是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大贝勒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二贝勒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二子阿敏,三贝勒是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四贝勒是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努尔哈赤时代,四大贝勒处于辅政地位,分掌部分国家实权。他们都是最高级的和硕贝勒,又称旗主贝勒,手握军队,拥有财货,统领部民,是努尔哈赤依靠的中坚力量。努尔哈赤对四大贝勒视同手足,“爱如心肝”。

五大重臣是费募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里和安费扬古。这五位大臣都是备受努尔哈赤宠信的。他们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事业上都屡经战阵,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他们紧紧追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艰苦备尝,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因而取得了努尔哈赤独有的信任。

对于是否向努尔哈赤揭发长子褚英的恶行,四大贝勒和五大臣是心存顾忌的。《满文老档》记载:

如此折磨,四弟(四大贝勒)、五大臣遭受这样苦难,聪睿恭敬汗并不知悉。四弟、五大臣相议曰:“汗不知我等如此苦难,若告汗,畏执政之阿尔哈图土门(褚英)。若因畏惧执政之主而不告,我等生存之本意何在矣。”彼云:“汗若死后,不养我等,我等生计断矣。即死,亦将此苦难告汗。”

四大贝勒和五大重臣经过密议,决定破釜沉舟,共同告发褚英。告发的过程,也如《满文老档》所记:

四弟、五大臣议后告汗。汗曰:“尔等若以此言口头告吾,吾焉能记,可书写呈来。”四弟、五大臣将被虐情形各写一书,呈奏于汗。汗持其书,谓长子曰:“此系汝四弟、五大臣劾汝过恶之书矣,汝阅之。长子,汝若自以为是,亦可上书辩驳。”长子答曰:“我无言可辩。”

努尔哈赤很慎重,让他们每个人都郑重地写出书面材料,揭发长子褚英。

他们揭发褚英,一是在四大贝勒和五大重臣之间,挑拨离间,制造不和;二是向诸弟索要财物、马匹,以削夺诸弟的实力,加强他个人的力量。揭发的都是事实,楮英确实无言可辩。努尔哈赤质问他:

夫掌政之国主、汗、贝勒,须宽大为怀,秉公治国。如此虐待同父所生之四弟及为父我擢用之五大臣,使彼此不睦,则吾为何使汝执政耶?

一边是爱子褚英,一边是中坚四大贝勒和五大重臣。界限清楚,壁垒分明。努尔哈赤必须择其一。他经过痛苦思考,权衡利弊,断然舍弃了不可造就的褚英。但是,努尔哈赤对褚英的处治是分步骤进行的。先是搁置不用,有意疏远,让其闭门思过。但是,在闲置的时间里,褚英并没有收敛,反而“意不自得”,“心术不善,不认己错”,甚至“焚表告天”,“诅咒”有关人等。褚英的表现令努尔哈赤十分失望。努尔哈赤听其言,观其行,不得不将其逮捕幽禁。“长子阿尔哈图土门三十四岁时,癸丑年(1613)三月二十六日,监禁于高墙”。

努尔哈赤经过两年多的反复筹思,感到自己的观察有误,褚英不是个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报复心重。如果让他生存下去,一旦时机到来,他可能予以反扑,必然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从国家考虑,从大局出发,他不得不忍痛割爱,下令处死了长子褚英:“两年后,见其毫无改悔,遂诛杀。”

《清史稿》记道:

褚英,太祖(努尔哈赤)第一子。以军功赐号洪巴图會。寻封广略贝勒。乙卯年(1615),以罪赐死。

处死褚英,大义灭亲,表现了努尔哈赤政治家的胸怀。

努尔哈赤在崛起的过程中,对内部高层的管教与约束是狠抓不放的。对心怀异志的亲弟和狂妄不羁的亲子,他毫不手软,该关就关,该杀就杀,表现了一个目光高远的政治家的宽阔胸襟,这是努尔哈赤最终开创大清近三百年基业的先兆。(供稿:边溥哲)

2022年4月15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