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滨海满族
撰稿:抚顺城人
满族人有记录家谱的习俗,尤其是在过去,家谱更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在满族人聚居的新宾满族自治县,这里有满族家庭,颇为神秘,皆因上面有看不懂的满文。
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为清代关外三京之首,清王朝的发祥地,满族的肇兴之地,是新宾的核心。赫图阿拉城,历经四个世纪风雨洗礼,成为清前历史的见证。汗宫大衙门、汗王寝宫、昭忠祠、罕王井、努尔哈赤出生地、正白旗衙门、文庙、关帝庙等一大批建筑群,浓缩着满族先民的智慧和精华。
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也在新宾。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陵寝总占地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陵前有八百多米笔直的参拜道。参拜道的南端东西两侧,及参拜道的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石碑。陵寝建筑,黄瓦红墙,琉璃瓦顶。形制简陋、朴实无华。陵山、享殿、方城门皆冠名“启运”以示满族发祥于此,清朝肇基于此。前院内并列四皇帝,四皇后圣德神功碑楼是清帝陵寝中的特例。小木作硬山式正红门别具满族特色。君臣一陵、四帝后聚葬亦为中国帝王陵葬制中所罕有。建筑早、规模小、墓主多、辈分高、形制简、特色浓是清永陵的主要特征。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 截至2014年,新宾满族自治县总人口32万,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
《永陵喜塔腊氏谱书》一函(套)一册石印本谱书。重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喜塔腊哈拉图姓家族第16世孙依惠(官职名:熊岳城蓝翎防守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第17代孙恒孚(已丑年即1889年恩科举人)和第18代孙宝春(壬戌年即1862年恩科举人,官职:花翎候选知府)再撰修。内容包括序言,家族世系、祖墓制文二篇、后记。
新宾境内较完整的谱书或谱单有多部。其中,如《黄旗瓜尔佳氏谱书》、《那家叶赫那拉氏谱书》、《永陵赫舒里氏谱书》等,都是新宾满族原住民家族研究的范本。
在关于满族家族谱书的调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族的族长对本族谱系十分熟悉。他们不仅保存了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谱书,而且还能够完全背诵谱表世系的人名和亲族关系,能叙述祖先中重要人物的历史和传说,能补充谱书的不足,说明历代祖先的配偶关系及姻族的分布地区,还能够提供谱书中没有的族中历代女性的婚前状况和婚后去向,还能用族内复杂隐蔽的关系说明大家族中的各种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对谱书的补充、注释或修订。
古代的满汉不通婚习俗虽然早已不存在,但是,在满族大户、老户中满族内部通婚的惯习仍旧占据特殊位置,越是有文化的人越重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