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
首页 八旗介绍 宗谱新闻 宗谱查询 联系我们

宗谱新闻

一枝一叶总关情(上)

本文发布于:2022-05-12 04:12:09
发布人:gary
版权:爱新觉罗宗谱网
新闻内容:

一枝一叶总关情

赵允溪

——试谈现代视角下的爱新觉罗宗谱的续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爱新觉罗宗谱》的编修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现代续爱新觉罗宗谱的困难优势,提出了现代续爱新觉罗宗谱的几点建议,并给出一个爱新觉罗宗亲寻找个人在宗谱中的位置的个案实例,实际上也就是给出了将来在续写爱新觉罗宗谱时,续入的成员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一个实例。

无论是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遗传学、人口学以及优生学等哪一个角度来看,家谱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颁发的19847号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发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一、 家谱或族谱编纂和续修的现代意义

从《史记》开始的纪传体史书的编写,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帝王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家族谱牒资料,家谱与正史及地方志合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史学的三大支柱。

家族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家谱中详细记录的每一个血缘亲族的起源、分支、繁衍的历史,家族成员在历代政权中的地位、作用和参与的事件,以及家族在不同时期的风俗、礼仪和文化方面的表现,家谱中记录的这些历史、事件和表现总是与那些时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状态、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些不仅为历史学所关注,同时也是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遗传学、人口学所关注的内容。因此家谱中所包含的历史资料可能会在很多学科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家谱凝结了世世代代的血缘关系,血浓于水,中国人普遍敬先祖,重血缘,所以,除了学术研究的价值之外,家谱还起到了提高宗族的认同感,加强血缘凝聚力的作用。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是中国人的普遍清洁,家谱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家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算找到了家。家族是国家的组成细胞,提高了血亲的认同感,也就提高了国家的认同感;加强了血亲的凝聚力,也就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每年有大量的海外族胞回国祭祖,敬祖之情与爱国之情融为一体就是明证。

家谱倡导一种尊长孝亲、排辈序齿的宗族秩序,这也是传统孝道的体现。所以,家谱还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对一个家族产生影响,并且世代相传。平常我们说一个家庭有家教、讲规矩,很可能是这个家庭重视家谱的传承和教育作用,家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家谱文化能陶冶情操,从孝悌礼仪、理家治族,到传扬家范,树立族规、承前启后,追慕前贤,这都是家谱文化的精髓。

前些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度将家谱文化视为四旧,视为封建糟粕,并且对原有的家谱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是欺祖灭宗的罪行。在当前,编修家谱或族谱对许多宗族来说,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家族信息都在以极快的速度消失着,必须抱着抢救的心态,立即着手收集、整理这些正在消失的宝贵信息,否则,消失的信息就再也无人知晓了。

《爱新觉罗宗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家谱,跨时近300年,记录了清朝皇家的族谱,其中涉及到的清朝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极其丰富,可补正史之不足。但现在出版的最后一次修订的《爱新觉罗宗谱》编修伪满时期,由于受当时形势的影响,该宗谱有许多错误和遗漏,而且80爱新觉罗族人也有很大的扩充,这都要求重新修订续编爱新觉罗宗谱。

二、 清玉牒和爱新觉罗宗谱的现状

1. 玉牒和《爱新觉罗宗谱》的修编

爱新觉罗皇家宗谱原称《玉牒》。其实,皇家之宗谱,唐已有之,沿至宋、明、清,均称玉牒,只是清以前各代的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玉牒,清依前朝惯例,将钦定皇家族谱定名为《玉牒》,因只有清玉牒传世,因此不加朝代也不至于混淆,故均称之为《玉牒》,有的学者为严谨起见,称为清代玉牒或清玉牒。

《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每十年续修一次,有清一代共编修26次,民国后又修两次,最后一次续修玉牒是在1921年,前后共续修28次。其中不包括1936-1938年溥仪主持重修的一次,因为1936年的修谱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续修,而是将原来的《玉牒》重新整理、排版,铅字印刷,并更名为《爱新觉罗宗谱》,已经不同于以前历次在原有《玉牒》继承上的补充续修,因此原来意义上玉牒的续修止于1921年。

按顺治十三年定下的规矩,玉牒要缮写三份,皇史窚、宗人府、礼部各藏一份。乾隆二十五年改为缮写两份,分别存于京城皇史窚和盛京敬典阁,所以实际上清代玉牒现在保存有完整的两份,保存在北京皇史窚的一份,现归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保存在沈阳敬典阁的一份,现归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玉牒有严格的体制和装裱标准,对缮写格式、装帧尺寸、形式及所用材料,甚至连封装和储藏的柜子都有严苛的要求。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玉牒库(1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玉牒库(2

3 宗室玉牒(本支入黄册)及原包装

4 觉罗玉牒(旁系入红册)及原包装

19368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下了一道“圣旨”续修族谱,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这次修谱从内容上讲,不仅是历次玉牒的总汇,还补充了1921年最后一次续修玉牒之后的各宗支的新内容。但与原来竖格玉牒不同的是,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从排版装订上看,这次修订一律改为横格,并使用铅字排印,于1938年出版,封面统一用黄色布面。并正式改称为《爱新觉罗宗谱》。近年来有些出版社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如影响最大的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实际上都是1938年溥仪时代铅字排版的《爱新觉罗宗谱》的影印版,不过学苑出版社在影印出版《爱新觉罗宗谱》时,请常林等先生根据宗谱世系表全部在册人名编制了一套完整的索引,索引按人名首字拼音查询,不仅可以查到该人在宗谱中的页码,还可直接查出父亲名字,为查阅《宗谱》带来了极大方便,实属功德无量之举。

这份宗谱除了更新的内容、缺少女儿女婿的记载以及不同的排版外内容上与原来的玉牒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装帧形式、材质和规格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玉牒,因此不能再称之为玉牒,只能称之为《爱新觉罗宗谱》,而《玉牒》只有分别保存在北京和沈阳的那两套。当然,保存在北京和沈阳的玉牒并非各仅有一套,从版本上讲,玉牒尚有大开本和小开本之分,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前期重要文书,俱用满文书写,修玉牒也是如此,顺治、康熙两朝所修玉牒,仅有满文,雍正之后才有满汉两种文字的玉牒。另外,从排版上讲,玉牒有直格和横格两大类,横格玉牒只有横格,在同一横格中的人是同一辈分。直格玉牒则每页只画竖格。凡此种种不再详述。

由于《爱新觉罗宗谱》与《玉牒》的编篡原则是一样的,而且1921年以前录入的资料两者基本相同,所以,在以下的叙述中均以《爱新觉罗宗谱》为例,并简称《宗谱》,不再提及《玉牒》。

2. 《爱新觉罗宗谱》的内容提要

《玉牒》和《爱新觉罗宗谱》中都没有在通常家谱中常出现的家训及族规等内容,这是因为清朝历代皇室都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各代皇上对子孙的训示,另外,宗人府编订的《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正是皇族的“族规”,所以这些内容,就没有必要再列于《玉牒》和《宗谱》中了。

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近代影印的《爱新觉罗宗谱》一般将这八册及人名索引两册,装订成31册印刷出版。

星源吉庆》述及皇帝直系,包括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

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

首卷甲册除了本册所含的宗室世系表外,尚包含溥仪续修支谱上谕、恭修爱新觉罗宗谱序、爱新觉罗源流考及例言等内容。在首卷中还列有从溥仪到兴祖福满(努尔哈赤高祖)的世系图,其中只有文宗显皇帝咸丰的世系图和兴祖直皇帝福满的世系图列出三代,其余均仅列两代。

宗谱中其他各册的主要篇幅是世系表,收录爱新觉罗家族各支的谱系资料,世系表收录范围包括皇帝直系、宗室和觉罗三大类。宗室和觉罗是依据与皇帝直系关系的远近划分的两个层次。

宗室: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即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其亲兄弟们的后裔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

觉罗: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也即指努尔哈赤曾祖福满(兴祖)的非宗室的后世子孙为旁系,称为觉罗,入于红册。

显然,宗室与皇帝直系的关系要近于觉罗。宗室赐配黄带子,觉罗赐配红带子,以显示不同身分与地位。这样,黄带子与红带子又分别成了宗室与觉罗的代名称。

宗室和觉罗均收录在《宗谱》中,在《玉牒》中向有红黄档之分,宗室为黄档,觉罗为红档,而在《宗谱》中每册均统用黄色封面而归于一致,惟用文字注明宗室觉罗字样。在宗室和觉罗之外,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同族祖辈中福满以外的各支及其后代子孙,如果有的话,这些爱新觉罗族人既不是宗室,也不是觉罗,没有收录在宗谱中。所以现在的《爱新觉罗宗谱》并非是整个爱新觉罗姓氏的完整族谱,只是靠近清朝皇室较近的部分爱新觉罗家族的谱系。

宗室因事获罪革除属籍者,于宗室谱后另录一编,仍用旧称,以存其实。

《宗谱》世系表中每个人名下包含如下信息:名字、生卒年月日时、寿数、生母姓氏、生母嫡庶、生母之父名、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以及授职、升迁、降革的情况。《宗谱》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

甲至庚册7册分印装订成28册,所载世系表支系如下:

甲册分印4

1-4册: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皇帝位下之子孙。

乙册分印4

1-4册: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之子孙。

丙册分印4

1-4册: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之子孙。

丁册分印5

1-5册: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之子孙。

5册后还为因事获罪革除属籍者另录一编,即为黜出宗室降为红带子支系。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降为红带子一支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降为红带子一支[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降为红带子一支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降为红带子一支。

戌册分印3

1-2册: 景祖翼皇帝位下,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之子孙。

2-3册: 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一子德世库,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之子孙。

3册: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二子刘阐、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之子孙。

己册分印5

1-5册: 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三子索长阿、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之子孙。

庚册分印3

1-3册: 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五子包郎阿、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之子孙。

3册:兴祖直皇帝位下,第六子宝实、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之子孙。

3. 《宗谱》世系表的排列方式

《宗谱》世系表按横格排列,玉牒则有横格排列和竖格排列两种版式。横格排列即在宗谱的每一页中,居于同一横行的人具有相同的辈分,一页十九行(不同于玉牒的横格版式,玉牒中的横格版式,一般一页为十三行),辈分高的在上,子孙后裔依辈份递降,依次向下排列。

爱新觉罗家族原本并无按照辈分命名的习惯,康熙朝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份取名的方法。康熙二十年,康熙对其后代子孙的命名做出规定,康熙子辈用“胤”字,如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字,曾孙辈用“永”字。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中的“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因其首字为“永”,遂取了其后的“绵亦载”,接续在“胤弘永”之后,成了六个字。道光时添了“溥”、“毓”、“恒”、“启”,咸丰时添了“焘”、“闿”、“增”、“祺”。这14个字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写在《玉牒》上,定为字辈序和字辈数。在1938年续修《爱新觉罗氏宗谱》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这样爱新觉罗氏宗室辈份排字一共26字:胤(yìn)、弘(hóng)、永(yǒng)、绵(mián)、奕(yì)、载(zǎi)、溥(pǔ)、毓(yù)、恒(héng)、启(qǐ)、焘(tāo,有很多族人依习惯读作dào,但现在的各类字典中均只标有一个注音tāo且并非为多音字)、闿(kǎi)、增(zēng)、祺(qí)、敬(jìng)、志(zhì)、开(kāi)、瑞(ruì)、锡(xī)、英(yīng)、源(yuán)、盛(shèng)、正(zhèng)、兆(zhào)、懋(mào)、祥(xiáng)

还有人在胤字之前,补了6个字“觉、塔、努、皇、福、玄”,称前六字,续修宗族谱时似未认可。

在《宗谱》世系表中,前五行未有排辈字,从第六行开始,往下分别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共十九行。

5 《爱新觉罗宗谱》世系表的一页

不过,在玉牒中这些排辈字,用于命名时,只能是近支宗室使用,也即只有康熙的后裔子孙才能使用,除此之外的远支宗室和觉罗是不能使用的,“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但在宗谱中,无论是远支宗室还是觉罗的世系表,都要用排辈字来标明辈分。满族人名字不冠姓,即使是老姓也不用,所以,满族人的名字多只用两个字。这就造成了同名者甚多。因此在康熙三十二年曾有规定:“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一有同名者,令卑者、幼者更改。”这样的规定,便是为了避免记入玉牒时有重名的问题。

三、 现代修爱新觉罗宗谱的困难和优势

1. 现代续修爱新觉罗宗谱的困难

上一次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是在八十多年前,现在与八十多年前相比,情况有了很大不同,首先,是续的困难加大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新觉罗族人人口增加。今天与八十年前比,首先是家族成员数量庞大了,最后一次修谱时爱新觉罗人口大约有14万人,现在有人估计已经达到约40万人,这无疑增加了续修的工作量。

2)各宗支之间的人脉网络大部分消失。八十年前虽然清室早已经逊位,但宗人府的人还在,架子还在,各宗支之间的人脉联络网络还在,所以各宗支谱系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都比较容易。今天,宗人府的影子荡然无存,各宗支之间的人脉关系也基本失去联系,家族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的渠道没有了,所以续宗谱所需信息的收集将很困难。

3)家族信息的丧失。有些族人家中的老人过世了,没有留下关于自家家世的遗言,后世子孙对于家族的历史毫不知情,有的连祖父的名字都不清楚,有的听老人说自家老姓爱新觉罗,但属于哪一支,是何人之后,便全然不知了,还有的只知道自己是满族,甚至有的家庭自民国之后一直报为汉族。最近二十年是爱新觉罗家族信息丧失最快的二十年,因为在这二十年中,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出生的人去世最多,而这些年代出生的人对家族旧事了解的还多一些,而现在四十年代出生,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人也已经七十岁以上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人对家族旧事的了解远不如上一辈人。这给家族信息的收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假冒的爱新觉罗族人造成统计的新困难。八十年前统计爱新觉罗族人时,有些族人避之尤不及,因此少有假的爱新觉罗,按各支统计上来,应该比较准确,可能有遗漏,但绝少假冒。但近年来的情况有所不同,时间长了,遗漏故当难免,但有些人并非是爱新觉罗族人,甚至不是满人,为了沽名钓誉,冒充爱新觉罗近支族人,编造自己是某某之后,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些假冒族人的数量相当大,甄别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 现代续修爱新觉罗宗谱的优势

虽然续的困难加大了,但时代的进步也带来了许多今天的优势。主要是工具和手段比八十年前进步了,这些工具的使用完全可以使宗谱的编制、续写和应用进入全新的一页。

(1)信息加工、整理的工具进步了。现在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宗谱电子化,还可以对族谱数据进行现代数据处理,建构数据高度结构化的数据库系统,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和不相容性,减少数据的冗余,方便宗谱的进一步续和查询,提供了多角度的查询方式,为宗谱数据的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提供可能。

(2)信息传输的工具进步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传输通讯方式,收集家族信息,传输和修改都极其便捷。

(3)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在族群DNA鉴别上应用的成功,为历史著名人物和家族的后裔甄别提供了可靠的高科技的手段。众所周知复旦大学由李辉教授领导的项目组在曹操家族的DNA检测和甄别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决了历史悬疑的多个问题。这无疑也为爱新觉罗族人的甄别以及爱新觉罗族谱的研究、和续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据报道,复旦大学的研究小组,已对从7位自称是爱新觉罗族人的志愿者身上提取的样本进行了初步分析,受试者中有远支宗室后裔(多铎、豪格及齐尔哈朗的后人),也有觉罗后裔(三祖索长阿后人),这些小范围的实验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如果这项技术在爱新觉罗家族的DNA鉴别上取得成功,那不仅可以解决诸如爱新觉罗姓氏的起源等问题,还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爱新觉罗族人的甄别问题。当然今天使用这个工具的条件是否成熟,我们的条件允许不允许使用这个工具,是另外的事了。

四、 现代续修爱新觉罗宗谱的几点建议

现代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既然遇到这么多新的困难,现代科技又提供了这么强大好用的工具,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爱新觉罗宗谱的续修,这里有困难也有挑战,决不能仍然用八十年前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宗谱的续修工作。现在在民间有不少自发组织起来的族人正在做爱新觉罗宗谱的续工作,据我所知,大多数这样的续组织在人力物力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续宗谱这个项目的难度和困难估计不足,仓促上马,急于录入,缺乏周密的研讨和计划,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续入的成员缺乏严格的甄别,虽然这些族人对宗族的认同热情值得钦佩和肯定,但这样的工作很难产生当代真正意义上的爱新觉罗新宗谱。我觉得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爱新觉罗宗谱的续修工作,有以下几个要点是要注意的或应该有所突破的。

1. 整个项目必须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手段来实施。无论怎么看,续修40万人的宗谱都是一项庞大而难度极高的项目,不仅要有满足条件的专业队伍,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持,还必须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手段来管理。从立项、组织、计划、设计、实施、控制、验收到完成,都必须有严格的管理,这里面的人员、组织、计划比较重要,在具体的各工作小组之上,必须建立项目的专家委员会或专业委员会,由清史专家、爱新觉罗家族史专家、家谱编纂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及族人代表组成,对项目的整体目标、整体设计、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进行周密的研究、计划和组织,不能仓储上马。

2. 爱新觉罗宗谱续修项目总体目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标准化的数据库系统,而不是一个电子版的家谱,做一个电子版的家谱,那就是回到了八十年前的老路,而没有用到现代高科技的便利条件。产生一个电子版的宗谱,只是爱新觉罗宗谱数据库的一个应用结果而已,或者说是该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查询。我们可以对这个系统提出任何可能的查询要求,横向的、纵向的,有些可能是我们原来想象不到的,而所有的查询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人在家谱或族谱编制上使用数据库系统,如果爱新觉罗宗谱使用数据库来进行续修,那将是一个创举,是我们在家谱编制上所做的尝试,也算是我们对家谱文化的一个贡献。

3. 在原有的《爱新觉罗宗谱》整理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原本玉牒进行校对,据有查阅玉牒经验的人士介绍,八十年前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与原本玉牒相比,有很多遗漏和错误,如果现在不对照玉牒原本来校对,那以后就很难有机会再对照了。也就是说,我们这次对爱新觉罗宗谱的续修,首先要体现一个“修”字,要保证报错误和遗漏降低到最低。

4. 在对爱新觉罗宗谱的续写问题上应严把宁缺毋滥的原则。这次写入宗谱的新的成员,应该是经过慎重甄别的,如果把许多假冒的爱新觉罗续写进新的宗谱,那我们续修的工作就失败了,因为我们编制了一份在后人看来不足为凭的宗谱,这将使我们蒙受后人的唾骂。对于一时有疑问的,暂时不能甄别为真的一些成员可以暂时存入另册(可称之为存疑册),待等甄别有明确结论之后再做处理。决定一个新成员是否可以续入宗谱,应该由一个有权威的甄别委员会来决定,

5. 宗谱续写的次序可以是先易后难,先线后点。可以选择传承明晰,一直没有脱离众人视线的的宗支入手,这些宗支社会知名度较高,作假的可能性较低,以这些宗支为基础,逐渐扩充。

6. 续入宗谱的成员必须有足够的证明,必须拿出两项与《爱新觉罗宗谱》吻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比如自己前几代中至少连续两代男性先人的名字,或自己前几代中至少两位同辈分的男性前辈的名字,如果仅仅一位前辈的名字,那就至少还要有该前辈的生卒日期证明。之所以不能仅仅只靠一个单一信息(比如一位前辈的名字)来确定,是因为单一信息无法佐证,特别是无法排除重名的情况,而宗谱中重名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以我们要求的条件是可以证明的信息至少是两个,比如连续两代的前辈名字,或同辈的两位前辈的名字,或一位前辈的名字再加上其生卒日期。当然如果能拿出能证明自己家族处于宗谱中位置的原始材料,比如自己家庭保存的本宗支的家谱原件,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

电脑端
注册
登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