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
首页 八旗介绍 宗谱新闻 宗谱查询 联系我们

宗谱研究

他是大清三朝元勋,努尔哈赤八大贝勒,皇太极四大亲王,顺治摄政王

本文发布于:2024-06-06 02:06:08
发布人:gary
版权:爱新觉罗宗谱网
新闻内容:

                                         

                                                                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一位在三个朝代中均被赋予极高荣誉的开国元勋,他出生于显赫的家庭,作为追封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自幼便在努尔哈赤的皇室环境中成长。

得益于与皇室成员,特别是皇太极的紧密联系,他在父兄相继因政治原因去世后依然保持了高度的信任和地位,这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尤为难能可贵。

他的军事才能在年轻时便得到显现,随同努尔哈赤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其卓越的军功使他被封为和硕贝勒,成为努尔哈赤时期共治国家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随后,在皇太极继位后,他被尊为四大亲王之一,表明了他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

    

                                               电视剧中的济尔哈朗

当顺治帝继位,他与多尔衮共同担任辅政王,负责辅佐幼帝,更是历史上唯一获封“叔王”的人,这一封号不仅体现了他的权势,也是对他忠心于国的肯定。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月二日出生,他的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之弟,母亲则是舒尔哈齐的妻子,这样的背景使得他在清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清朝早期,爱新觉罗皇室成员济尔哈朗的家族背景颇具特色。

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齐,是清王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两位兄弟共同完成了女真民族的统一大业。

但是, 随着他们影响力的扩大,兄弟间的关系开始紧张,因为努尔哈赤并不希望自己的地位受到弟弟可能带来的威胁;舒尔哈齐也不愿永远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希望扩展自己的力量。

1609年,舒尔哈齐决定与他的长子阿尔通阿、次子阿敏以及三子扎萨克图一同离努尔哈赤而去,准备建造新的城市。

当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怒,他将侄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处决,而舒尔哈齐被囚禁,并在两年后于狱中去世。

此时,年仅十二岁的济尔哈朗进入了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其伯父收养。

在那里,济尔哈朗与其他皇亲相处得非常和睦,特别是与皇太极建立了非比寻常的亲密关系。

在天聪元年,1627年, 阿敏奉旨率领军队出征朝鲜。

当时,年龄为二十八岁的济尔哈朗参与此次远征。

当阿敏表达出对朝鲜长期居住并自立的意向时,济尔哈朗并未表示赞同。

他与其余的贝勒们共同坚守战前的决策,与朝鲜达成和平协议后,停止战斗并返回国家。

在舒尔哈齐遇害后的十九年,即天聪四年,1630年,原本是亲兄弟的家族间,再次爆发了类似的冲突。

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皇太极经过贝勒们的选择继承汗位。

为了强化其汗权,四年以后,他坚决将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囚禁。

被监禁十年后,阿敏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在狱中丧生。

济尔哈朗,自幼由伯父抚养,不仅铭记着养育之恩,也与堂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在家族的不幸中,面对父亲和兄长因努尔哈赤父子而遭遇的命运,无论是被杀害还是囚禁至死,他并未表现出任何怨恨。

当阿敏犯罪,他的财产及地位——包括镶蓝旗——被转给济尔哈朗,后者因而跻身于八大和硕贝勒之列,地位显赫。

不久后,济尔哈朗带领其弟弟、子侄们一同宣誓,表示他们不会对其父兄的罪行持有异议,并坚信任何异心都将受到严厉的报应。

此乃真挚的誓言,体现了他对家族忠诚的决心。

1636年,即崇德元年,皇太极将国号“大金”更改为“大清”,与此同时,济尔哈朗获封为和硕郑亲王。

此一晋升彰显了他在清王朝中所占据的高级贵族身份。

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于盛京清宁宫意外逝世。随后,皇位继承的议题引发了宫廷内部激烈的争斗。

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的第十四弟即睿亲王多尔衮之间的紧张对立,几乎达到了剑拨弩张的地步。

尽管济尔哈朗以谨慎著称,且在继统问题上未深涉其中,作为镶蓝旗旗主,他的决策却在暗流涌动的政治局势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在关键时刻,济尔哈朗选择支持豪格。

经过各方妥协,最终决定由六岁的福临即位,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担任辅佐王政,共同承担辅政职责。

福临登基后,他将国家重要事务交由两位叔父多尔衮及济尔哈朗全权处理。

尽管拥有显赫军事功绩和声望,受其父亲舒尔哈齐及兄阿敏命运影响,济尔哈朗保持了极低的公共姿态。

成为辅政王之后,他主动放弃在多尔衮之前的排名,并要求其他大臣在商讨国事时,只需向多尔衮报告,无需向他汇报。

在盛京,他尽心辅助年轻皇帝,而多尔衮则率领军队对明军发起攻势,直接推进至北京地区。

1644年,即清顺治元年的九月份,济尔哈朗随驾进入北京。

随后,福临将多尔衮封为摄政王,并赐予其“叔父”之称号,而济尔哈朗则被册封为信义辅政叔王。

多尔衮率领清军向南方挺进,其势不可挡,个人威望也日益上升。

与此同时,济尔哈朗在后台默默处理日常事务。

多尔衮的性格独断且渴望权力,而济尔哈朗则更注重保全自身,他常常选择退让,不愿与多尔衮争权。

到了1647年,即顺治四年,济尔哈朗联同其他王公上书请求多尔衮在皇帝面前免除跪拜仪式。

然而,济尔哈朗的这种退让,不仅助长了多尔衮的野心,也导致自己失去了权势。

多尔衮的王府堪比皇宫,但以济尔哈朗的王府超出标准为由,解除了他的辅政王职务。

次年,有人揭发他在皇太极去世后支持立豪格为君,因此他的爵位从亲王降至郡王。

尽管后来恢复为亲王,但在不久之后多尔衮再次任命他为定远大将军,派他率军前往湖广地区与南明军队交锋,直到1650年的一月才返回京城。

1650年的冬季,即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逝世。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

济尔哈朗准确判断形势,与诸位王公联手对多尔衮派系进行弹劾,成功让权力回归至顺治帝手中,此举被视作他一生中的卓越成就。

这一事件标志着自皇太极驾崩后延续多年的皇室纷争画上句号,为清朝入关之初的关键时期带来必要的政治稳定。

当时亲政的福临年仅十四岁,尽管济尔哈朗一时权倾朝野,他选择在功成之后退居幕后。

福临开始亲政后,济尔哈朗的头衔仅限于“叔和硕郑亲王”,不再直接掌管国政。

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八日,济尔哈朗逝世,享年57岁。

作者:点亮一颗星

原载于今日头条

                          爱新觉罗宗谱网转载

                            2024年6月5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匿名用户

最后一句,应删掉终于两字。末尾应加享年。
2024-06-05 22:41

宗谱网会员

好的
2024-06-06 14:41

验证码

电脑端
注册
登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