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
首页 八旗介绍 宗谱新闻 宗谱查询 联系我们

宗谱研究

【清亲王系列之】礼亲王代善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1:27:05
发布人:gary
版权:爱新觉罗宗谱网
新闻内容:

清朝初年有很多以武功定国的亲王贝勒,在他们之中有一个人,他的地位是一直无可撼动的。他是清朝初年很多亲王贝勒中的大佬,是可以做族长的长者。他很宽厚仁慈,识大理明大义。为了皇权的稳固,不惜大义灭亲杀掉自己的儿孙。他就是代善,一个历经三朝,军功卓著的亲王。他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呢,是不是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呢。让我们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中去查访一下这位王爷的他的家族故事。


首先来看看代善的简历:

姓名:爱新觉罗。代善

生肖:羊


 

生卒日:1583819

(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

16481125

 (清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星座:狮子座

民族:满族(满洲正红旗)

墓址:北京西郊香山正红旗村内

住址: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南街路西九号酱坊胡同口(旧府)

   今日作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享年:66

职称:亲王

谥号及绰号:烈,

贵盈哥(朝鲜文献记载)

籍贯: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村

家庭关系

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亲:佟佳氏

兄弟子侄

褚英(胞兄)    皇太极(八弟)

莽古尔泰(五弟)阿敏(堂弟)

儿子:满达海,岳托,萨哈廉,硕托

孙子:勒克德浑,阿达礼。

袭爵者:满达海(初封巽亲王,后削夺爵位)

支系:岳托封克勤郡王

      勒克德浑封顺承郡王

最得意:一门三代铁帽子王

最失意:老来丧子折孙。

       代善是清初地位非常耀眼的一个人,他是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次子,胞兄褚英被废后,他晋为长子。后来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可惜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所以因为桃色丑闻被政敌拿住把柄,失去了储君之位。但他无疑还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太祖努尔哈赤15个儿子中最长寿的。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又摊上努尔哈赤这样一个威严、多疑、强权的父亲,还有一些精明狡诈,时时刻刻都在准备谋夺大位的兄弟,如皇太极、莽古尔泰、阿敏等。能活到60多岁着实的不容易。(褚英就是在太子之位上死的,死时还不到40岁,皇太极虽然做上了皇帝,但也是刚到知天命的年纪便暴崩了,其余几个兄弟更是如此。)可见皇帝和皇太子什么的都是高危的行业啊,入行需谨慎。

一,皇家有子初长成,年少英武立战功

代善的亲王不是白得的,是在清初因军功而被分封的,世袭罔替,所以才被称为铁帽子王。他的文治武功都比较杰出,他从小就生活在刀光剑影,军争杀伐的环境里。久而久之浸染了很多父辈们的经验和智谋,以及勇敢。他在十几岁时便已经开始了战斗生涯,跟随父亲一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多次,早在后金初年便参加了统一女真诸部及征讨叶赫,哈达,挥发,乌拉等部,立有战功,被封为贝勒,

第一次战役  以少胜多的乌褐岩之战

他最初参加的一次战役,是在反击乌拉部的战争中表现了他的勇敢。当时他奉命和叔叔舒尔哈齐,哥哥褚英一起去收编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的斐悠城新近归附的部众。在一切事情处理完以后要起程班师的时候,出现了一件比较诡异的事儿。因为大军在夜里行军,结果发现军旗上有些绿莹莹的幽光。应该可能是粘上了磷火。统帅舒尔哈齐认为不是吉兆,想退会斐悠城,那个年代都比较封建,所以舒尔哈齐这么想没什么太大的错误。代善小哥俩坚决不同意,尤其是代善据理礼争。他的叔叔就随了他的意思,心里想:“小屁孩儿,你懂什么,既然你要回去那就回去,遇上了不好的事有损失,看我回去怎么跟你们的爸爸说”,于是大军重新走上了回师的途中。果然事情不出舒尔哈齐所料,有埋伏。虽然有可能只是巧合但也证明了一句话,就是听一些老人的话不会坑了你们。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听从要有自己的主见。乌拉部贝勒布占泰想要报复努尔哈赤对他们部落的侮辱,决定命手下的亲信贝勒博克多带了一万多乌拉部的士兵埋伏在建州军要途经的一所山岩上,此山岩叫乌褐岩。就是在清朝战争史上比较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乌褐岩之战。乌拉军打算居高临下一举击溃建州军。这时的代善发现了敌方的军队和企图。但是己方人数不占优势,而且手下的建州军士多有胆怯之意便对着自己的士兵高声喊道;“我们的父亲素来善于征讨,虽然这次他不在,但是我们带兵依然可以打败他们,对面的那个乌拉部的首领叫布占泰,他曾经被我们抓住过,拿锁链锁着养过他,后来放他回去了。他才能统兵,所以说不用怕,他现在也还是那个熊样,不会有什么好的改善,不用怕他们。我们上有天赐的洪威,下有父汗的英明领导,所以我们一定能胜利。”建州军队的军心都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是只会鼓气也没用。打仗还是要用脑袋的。代善在这方便一点也不输给兄长。开始制定计划。从下往上强攻自然是不可能的了。那就要智取了。于是带人从山岩上攀岩而上,冲散了乌拉兵,乌拉兵没料到来着一手,因为这些人大多不是专业的兵丁临时抽取的人。乃是乌合之众,一战即溃。鼠窜般的逃跑。代善见前方有一员战将在指挥战斗,料定是敌方主帅博克多。决定擒贼先擒王。于是跑了过去,未等敌人明白,便冲上去抓住了博克多的甲胄,右手提刀,只见手起刀落卡擦一声将博克多斩了。乌拉兵更是兵败如山倒,四散奔去,建州军以少胜多取得了乌褐岩一站的胜利。班师回朝后,努尔哈赤很高兴,嘉奖了代善的勇敢。给其上了个封号:古英巴图鲁(巴图鲁乃满语,蒙古语中勇士的意思,清朝300年间得此封号的凤毛麟角,可见有多么殊荣,后来的鳌拜也是巴图鲁。)

第二次战役,兴师复仇的平灭乌拉部战争

在这过去不久,1613(万历四十一年)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又要结婚了,本来人家结婚不管他的事,可是他很生气,为什么呢?因为布占泰娶错了人。娶的那个人是努尔哈赤已经订好亲了的叶赫部的女孩儿,历史称为叶赫老女,这个人确实是有点老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订婚,一直到20多岁还没嫁,即使嫁出去,也是祸水,她嫁到哪,努尔哈赤的部队就打到哪。可真是邪乎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女孩一开始是叶赫部打算许给努尔哈赤的。因为这个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哥哥金台石和孟格布录不喜欢努尔哈赤,而且觉得努尔哈赤没有自己的能力大,于是就频繁的换亲。努尔哈赤怎么能忍受这种侮辱,所以就要和这些敢于娶他未婚妻的部落打仗,借此机会也收服了很多部落。一举两得多好。还不会被明朝发现。明朝只认为他们是争风吃醋,所以不会关注。这次就轮到倒霉的布占泰了。布占泰这个人也是,本事吧没多大,胆子倒是不小,以前打过那么多次败仗了,最著名的一次是古勒山之战,那时还是九部联军。(这九部联军海西女真,海西女真是四个部落,是叶赫、挥发、哈达,以及乌拉部,还有蒙古科尔沁明安部以及朝鲜的一支部队)是一起打努尔哈赤呢还能打败。而且被人家给俘虏了,但是努尔哈赤那时的能力还不够消灭他,所以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放他回去,在这之后又经历了之前说的那次战役,连人家的孩子都打不过,被斩了大将,这次不是找死是什么。努尔哈赤发兵三万征讨乌拉部。连续破了几座城池,布占泰率领乌拉部迎击。努尔哈赤竟然命令军队暂停攻击,然后开会讨论。看来君主是不好当的,作战前要深思熟虑。努尔哈赤想听属下的意见,大家有说打的,有说等机会的,只有代善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将上前启奏道:“父汗,我们准备的这么好不去作战,当初就不用准备地这么好了。难道要等到布占泰娶了媳妇,再去喝人家的喜酒吗?”这话刺激了努尔哈赤的神经,于是努尔哈赤率兵进攻,代善身先士卒赶到最前面对乌拉部进行战斗。杀的他们大败,直接攻进了对方的城中。布占泰见势不好,于是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抛弃了子民和城池跑路了。努尔哈赤收服了乌拉部,将他的子民收在自己管辖之下。代善又立了一大功,努尔哈赤对他很满意。在此战后努尔哈赤登基为大汗,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在登基仪式上,努尔哈赤正式封了四大贝勒,代善居首位。为大贝勒,与二贝勒堂弟阿敏、三贝勒五弟莽古尔泰和四贝勒八弟皇太极共同执政。这四大贝勒执政的时间很长,从太祖时期一直执行到太宗南面独坐。代善的位置一直没有改动,所以代善的实力是在清初诸王贝勒中是相当厉害的。

在这之后又连续经历了两次大的对明朝的战役,代善也都有很大的功劳。

第三次战役,直捣黄龙的抚顺攻城战

代善也不仅仅是匹夫之勇,他还有很多战略的眼光。再举个例子: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后,举兵伐明。来到了抚顺城下。此时的抚顺是辽东重镇。抚顺城高池深,后金军连打了两天都攻不下来。第三天夜里,下了场大雨,大雨下了很久。努尔哈赤开始灰心了。怕军心疲惫便打算撤兵。代善劝道:“‘我与明和久矣,因其不道,故而争伐,今既临境,若引还,将欲与明修好乎?抑相怨乎?兴兵之名,安能隐之。天虽雨,吾军将士皆有准备,故而雨衣,弓矢亦有雨具。何恐淋湿。且天降此雨以懈明边将心,使吾进兵出其不意,是雨利我,不利彼也’我们和明朝一直修好,因他们无道,所以才要讨伐他们,现在已经到了边境上了,如果马上班师的话,是继续友好呢,还是为敌呢,再说起兵的事也是隐藏不住的,天上虽然下着大雨,但我们将士都有雨衣,弓箭也都有雨具。不怕淋湿,况且老天降下这场大雨,是让明军懈怠,认为咱们一定不敢出兵,此时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然会打胜。是大雨对我们有用对他们没用。”努尔哈赤同意了,于是大军趁雨夜进兵,天亮雨停后,大军已经围住了抚顺城。抚顺城游击李永芳见城池被围,无奈只好投降。后金军夺了抚顺城,又降服了一个明将。从此,努尔哈赤更加喜欢这个儿子了,认为他果断,智谋,很多大事都开始委任于他。

第四次战役,后金翻身之战的萨尔浒战役

就在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的道路上,明朝终于不能视而不见了,毕竟已经威胁到了自己。于是在明朝在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有辽东经略杨镐在辽阳誓师组织了了九万多兵马号称20万人。(其实这种动不动就说有多少万兵马的事儿不能信,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为的就是从阵势上吓倒对方。)分兵四路开始兵伐后金。采用了分进合击的战术。打算从四面包围赫图阿拉,争取在摇篮里剿杀努尔哈赤。杨镐这个人是河南人,也是志大才疏的那种人,之前参加过明末三大战役的援朝抗倭的战役,结果因为用兵的问题导致全面溃败,被革职处分,不知这次是明朝没有人了,还是实在找不出像样的了,才找到了这个人来做统帅。他的战术制定的就很有问题。他的理想的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带给他的是残酷的结果。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起看看战争的过程。

先来看看杨大经略的布置

他分了四路大军分别有刘挺(明朝大将,敢杀敢拼,智商和情商都不太高)、杜松(明朝大将,虽然也算一员虎将但气量不大,容易妒忌人,而且智商也不高)、李如柏(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公子,草包一个。)、还有一个马林(这个人是个胆小鬼,四路大军中只有他压根就没前进过一步)这四路大军。杜松由抚顺关出塞,经辽阳攻努尔哈赤的西面,马林从开原和铁岭出兵攻打北面,李如柏从鸦浒关出兵攻打努尔哈赤的南面,最后就是号称刘大刀的刘挺攻打努尔哈赤的东面。杨镐坐镇辽阳统一全局。问题是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联络方式,且山高林密联络是非常不方便的。而且四个将领互相都不知道彼此的处境。很容易被人埋伏。若是平原这么布置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就是这样一直部队要去打后金的八旗兵,难度确实是不小,

再来看努尔哈赤的布置。

他基本没有分兵,是采用的各个击破的方式,“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得到明军分路来攻的消息之后,命令诸王贝勒和大臣领兵出发向西迎敌。军队正行进的时候,哨探来报告说:“东南方向从清河城那条路上又有明军队兵来了。”代善说:“清河道路狭隘而且崎岖,不利于急行军,我们应当抵御从抚顺来的敌军。”

明朝担任主攻的总兵杜松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以主力驻扎萨尔浒山,自率万人渡河进攻吉林崖。当时吉林崖虽然只有数百名女真兵防守,不过因为吉林崖地势险峻,设施坚固,杜松率队数攻不下。   1619年(天命四年)农历三月初一,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等奉努尔哈赤之命,率两旗兵的兵力增援吉林崖;努尔哈赤自己亲率其余主力进攻萨尔浒一带杜松军主力。杜军主力被击溃,伤亡甚众。后金驻吉林崖的守军在代善援军的配合下,也打败了进攻之敌,明军总兵杜松、赵梦麟等,都在战斗中阵亡。当日的夜里,明朝北路军由马林率领进至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得知杜松军战败,不敢前进,将军队分驻三处就地防御。

 代善被命为前线先锋,率军直逼尚间崖,三月初二早晨双方交战。努尔哈赤率领亲卫军及两旗众兵全体离营,登上一个山坡瞭望。努尔哈赤见大明营内军兵与营外军兵汇合,就命令开始跟明军作战。于是代善就从山的左侧,也就是南坡下山到山脚下,命令他的二旗士兵下马准备步战。下马的人才四五十个人,大明军队就从西面来攻上来了。代善对努尔哈赤说:“我应当领兵前进。”随即策马迎敌,直杀入明军的队伍中。诸贝勒率兵等也紧随代善杀向明军,两军混战,明军败退,进攻的明军被杀大半。随即,代善又转战斐芬山,击败明朝潘宗颜部。三月初五,代善又与其他三大贝勒合兵全歼了明朝总兵刘铤的军队,后金国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是后金翻身的战役,而且这一战也使得后金摸清了明朝的底子,可以不用害怕了。

从此之后后金在辽东是一步一步的扩张,而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是一步一步的缩小。最后不但丢了辽东,甚至连江山也丢了。可见一兴必有一亡,历史的周期就这么反复轮转着。

二,天生才智难自弃,一朝辅佐汗王侧

在后金时期,代善就已经开始帮助他的父汗太祖皇帝处理政事了。但一开始并非由他主政。一开始父亲重视的是他的长兄,褚英。

褚英(1580-1615年)他是太祖皇帝抚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虽然说清朝的满洲统治者主张的立贤不立长,但是某些时候还是对嫡长子有所器重,比较有名的就是清初的广略贝勒褚英和康熙朝的太子胤礽。这两人的结局也很相似都是初期受重视,后期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和手下兄弟的干预下,都遭到了囚禁。只不过太子胤礽是幽禁雍正年间才死。而褚英是在父亲的亲自授权下处死。褚英的母亲是太祖的第一个大福晋元妃佟佳氏所生。在他出生的几年里,一直处在一种极度危险的状况下随时可能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杀掉、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个人心理素质不好是有科学依据的,也不能全怪褚英、褚英也是能征善战,在清朝初期和努尔哈赤和叔叔舒尔哈齐一起出去讨伐诸部。建立了很多功勋,后来在他叔叔犯错被幽禁以后,他父亲就把很多大的权利和处理国家政事上的事委任给他,被赐为“洪巴图鲁”

褚英的地位一路飙升,让他的心态开始不正常了,觉得他自己很厉害,其实他的地位飙升与他叔叔舒尔哈齐有很大关系,关于他叔叔的事以后再说。他叔叔得罪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剥夺了弟弟的地位以及政治权利终身。他是应该有所警醒的。可惜他的自大和性格的缺陷让他的道路开始走偏了、在《满文老档》中曾记载过太祖知道褚英性格缺点‘自幼心胸狭窄,并没有多大的治国之怀。’之所以立他为大位的准继承人,是想让他改过自新。也属于一种冒险吧,可惜这个结果让老努很受伤。褚英替他父亲执政仅有一年多,便成了一个擅权威福之人,经常欺凌五大臣和他的几个弟弟如代善等人。最后以代善为首的四个贝勒和五个开国功臣(何和理、扈尔汉、废英东、额亦都、安费杨古)这九个人实在受不了,因为褚英一直恐吓威胁他们,让他们听自己的话,如果有所违抗以后当政就收拾他们,他父亲想把权利和他的旗属人口下放一些给他的弟弟们。

其实褚英应该想到这些东西都是父亲给的,什么时候要回去也是应该的,可惜他坚决不愿意。

还要在他父亲死后一切从头开始,这些事代善他们组成了联盟,九个人一起找上司努尔哈赤告状。怕父亲不信还特意写了诉状。告知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虽然重视他,但是他做的这些举动和行为让努尔哈赤很难过,不能损失了其余的九个人,他们或者是善于保镖或者善于理政等等。最后废了他的太子位,他还想报复,没有办法只能将他一步步的囚禁起来。褚英的军事智商不低,但对于政治上的智商就不高了。在《满洲老档》就有很多记载: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们褚英,心术不善,不认其错,深恐日后败坏治胜之道,故令其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遂下决断,处死长子”其实在努尔哈赤要杀褚英时也曾经问过他,是否做过或说过这些话,可惜褚英认为自己没必要反驳了,就没再说话。努尔哈赤给他的台阶他不下,所以没有办法只有将他杀了。

这就是清初比较有名的太祖“囚弟杀子”事件。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不再放心把政治权利都交给一个人,弟弟和儿子的死让他有了一个计划。就是改革政治体制,废立储制度改为实行八大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就是贵族共和制。八旗每一家都是独立的政体,人口,财富,牲畜和土地等但是只要除出外作战时所获得的财物要按需分配、这一点既像建国初期的一种社会主义也有点象西方欧美的议会制度和美国各州间的不同属。就在天命元年(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册封了四大和硕(和硕,满语中最初的意思是一角一方。后来引用到八旗中就是一旗的旗主。是满洲初期最高的称号)贝勒,代善居长为大贝勒。四大贝勒按月轮值,以下三大贝勒是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相当于欧美国家总统轮选制,每月一个贝勒主管国中一切政事)。四人中结局最好的要数代善了。四大贝勒遇有大事也是共同商讨,参考其余四旗的意见。也就是有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八王共治国政。而当时的八旗旗主多数有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代善与其子岳托一起掌管两红旗,后来也是一直掌管。(但因为皇室的权力压制,所以终其大清统治中,两红旗的势力一直不高,属于下五旗。但里面出了很多名人,如乾隆时赫赫有名的和珅,满族著名作家老舍等都出自两红旗,他们也都是贫寒出身。)这八大和硕贝勒除了以上的四大贝勒外还有四个小贝勒,这些小贝勒的人选不一定,换过几次,最主要的一次是天命九年时朝贺的名单:

大贝勒  代善(正红旗主)

       后为萨哈廉代表

阿济格(正黄旗主)

后为豪格代表

二贝勒 阿敏 (镶蓝旗主)

       后为济尔哈朗所代表

多铎 (镶黄旗主)

后为阿巴泰代表

三贝勒 莽古尔泰(正蓝旗主)

       后为德格类代表

阿巴泰和杜度(同为镶白旗主)

后为多铎代表

四贝勒 皇太极 (正白旗主)

       后为多尔衮代表 

岳托和硕托(同为镶红旗主)

后为卓托代表

       这八旗旗主拥有的权利有几种:推举新汗,共议国政,八分分配,任贤退奸,断理诉讼,废除新汗,并肩齐坐。代善等人负责总理事务,一个月有几周是由大汗组织开一次业务会议。负责述职和领新的任务。一转眼就到了崇德元年,皇太极登基后,册封他为和硕兄礼亲王。世袭罔替。顺治登基后,代善已经年过六旬,再也没有重返战场。但他几十年的披坚执锐,戮力沙场,却给日后的大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仅在军事上有突出的贡献,他在国家的稳固和政治上也有不小的功绩,正是他的拥戴和保全,才确保了大清两代皇权交接的安全。

  三,夺权争储动地来,惊醒皇权太子梦

(一)争储的失败

代善一生经历了两次皇权的交接,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是父亲努尔哈赤在征讨宁远城不克的情况下,回转盛京途中死在了盛京(沈阳)市郊的瑷鸡堡(沈阳市于洪区)。临死前没有交代继承人的问题,所以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汗位的问题就困扰了很多人。当时有能力竞争汗位的只有四大贝勒。而这四个候选人中,让我们看看谁最有可能呢。先初试一下:

一,   大贝勒代善,太祖长子,军功卓著,在八旗军中声望很高。是有资格做一国之君的。

二,   二贝勒阿敏因为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是本支子弟,没资格。再加上他又不好的背景。属于黑五类子弟,性格又偏激好杀,先淘汰了。

三,   三贝勒莽古尔泰呢,粗鲁无才,又残忍嗜杀。属于莽夫一类,曾因讨好父亲竟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样的人也绝对不可能让他做一国之君。

四,   四贝勒皇太极,儒雅文明,又有城府,文化素养很高,满汉文都懂。母亲是叶赫贝勒的女儿孟古,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大妃。而且人缘也不错,精明果敢,也是继承皇位的种子选手。

看来四人中最有实力的就是代善和皇太极了,那么进行第二轮的竞争。

   代善为人宽厚,心眼不错。但生活作风上有些弊病,而这也正是政治竞选的要命之处,很多人都是因为桃色事件而丢掉了权利。(比如前意大利总统贝卢思科尼,就是因为桃色新闻被百姓围攻,政敌弹劾不但丢掉了权位,还有牢狱之灾。)代善和他们一样,而且比他们还麻烦,因为他的桃色新闻,女主角不是舞女,未成年女性而是自己的庶母。这就更难听了。代善先后与努尔哈赤的两个大妃都有不明不白的暧昧关系,最要命的就是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她拿饭给代善去吃,代善吃了,给皇太极,皇太极没吃,别看只是小事,但小事上栽跟头的人很多。阿巴亥如果给别人倒还好说,主要是给代善就说不清楚了,为什么呢,因为努尔哈赤曾经属意要自己死后,代善来照顾自己的妃子阿巴亥和儿子多尔衮。没想到现在就闹出事来了当然不能忍了,所以先是搞掉了他的诸君之位。有了这个影子当然竞争就要有难度了。再加上代善是个耳根子软的男人,所以很听继妻的话竟然虐待自己的亲儿子硕托。给他很少的财产。努尔哈赤得知后,为孙子抱不平,责罚了他。而代善只能被迫杀了这个继妻取得父亲的原谅。所以一个有着“淫母”、“虐子”、“杀妻”背景的他,继承大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他自己的心计也玩不过皇太极。他本人还气量狭窄,一个房产的问题都要和父亲去争,非得努尔哈赤让出来给他。让努尔哈赤对他很失望。这三点已经送掉了他的权利。以上的几点都不是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威望,权谋,才干也比不上皇太极,甚至连他的几个儿子,岳托、萨哈廉等都是皇太极的粉丝。皇太极的粉丝团,还有很多比如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弟弟德格类等。尤其是岳托、萨哈廉更是支持皇太极的中坚力量。一起面见自己的父亲劝道:“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和先帝之心,当速即大位”这样代善只有做个顺水人情了,大势已去了,最后推选了皇太极。一开始假装推辞然后即位(这招他儿子豪格也使过可惜时机不对把自己整进去了)代善赢得了让位的美名,本来是四大贝勒同座,但因为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倒台,代善再也不敢坐了,于是皇太极变成了南面独尊。 

第二次:是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前,当时的环境更加险恶,也是两大势力,一方是皇长子豪格,一方是睿亲王多尔衮,这次,代善更是装傻充愣,谁即位他都欢迎。反正没他自己事,但还是推选了顺治帝。代善的两个儿子又倒向了别人。这次的结果就更惨了,以损失了一子硕托一孙阿达礼为收场。他们的死一是给睿亲王多尔衮一个下马威,告诉他不许胡来,一方面也是给代善很大的刺激。老来丧子是人生三大哭之一,其余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代善再也经受不了这样的刺激第一次损失了自己。第二次竟损失了儿孙。虽然说儿子硕托不着人待见,可好歹也是自己的孩子啊。怎么能不难受呢。但若不杀他们,那皇权又不安全了,要知道当时支持废掉顺治重立多尔衮的可不止代善的儿孙硕托和阿达礼这两个冤大头,还是有很多人,只是他们公开跳了出来而已。

   清朝后来迁都北京,定鼎中原。代善一直受人尊重,在他晚年时也并未为自己谋得私利。他在顺治五年时在王府中病逝。结束了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但总归还是幸运的多。他的家族得到了丰厚的银两作为补偿,还为他纪碑立功。康熙皇帝用八个字来概括了他的一生:忠冠当时,功昭后世。于康熙十年给他上谥号为:烈.他死后被葬在了北京香山脚下的正红旗村

代善的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路西九号,占地很大,直到今天都保存的较为完好,房屋很多。当时北京有一句谚语: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这句话有三个主人公,而第一个要属代善了,以后那两句以后再讲。

四,兄弟子侄皆列土,可怜光彩出门户

(一)一门忠烈,三代亲王。

代善一支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显赫的,别人都是一家一个或两个亲王,他家则是一门三代,代善本人是礼亲王,他的儿子岳托是克勤郡王,孙子勒克德浑是顺承郡王都是世袭罔替的。代善死后由他儿子满达海继承爵位,初封为巽亲王。后来因为和多尔衮关系不错,在清算多尔衮时受到了牵连,削夺了爵位,后来又发还了。爵位传到了代善第八子牯赛的儿子杰书时,又做了改动,改叫康亲王(就是《鹿鼎记》里的杰书的原型。)到了乾隆时期,由永恩(杰书的重孙)袭爵。改回了礼亲王。这一支一支传了十二代,直到民国六年最后一代礼王诚厚死去,礼亲王结束了传承。

克勤郡王岳托,(1599-1639年)代善的长子,22岁便立有军功,32岁主管兵部,一生也是戎马生涯。和父亲一样对清朝忠心耿耿,还是皇太极的忠实粉丝。但他性格直率,为此吃过很多次亏,都不该。属于一根筋的人。他得罪过很多人,有时连皇太极都不满意他,但又知道他没坏心眼。也就拿他没招。他战死沙场后,皇太极追封给他克勤郡王之一爵位,准许世袭罔替。也算是没白给皇太极效力。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1619-1652年),礼亲王代善的孙子,父亲是萨哈廉,代善的三子。勒克德浑在入关之初被封为平南大将军,接替豫亲王多铎来负责平定南明的势力。受封为顺承郡王。死于顺治九年,终年仅仅34岁。他之所以受重视还有个原因,是和他父亲有关的。

颖亲王萨哈廉(1604-1639年),他也是清初的一颗璀璨的明星,皇太极很重视他,因为他和一般的赳赳武夫不同,他很有文化,通晓满,蒙,汉三种文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与皇太极很投缘,多次帮助他处理朝政。可惜在崇德元年突然生病,一病就再也没起来,直到他死,真是天妒英才啊,死时才33岁。皇太极很悲痛,很久都没能从痛苦中出来。每每想到萨哈廉死了,就没有人再能那么帮他了。给他追封了颖亲王一爵,可惜不是世袭罔替。他们的这种君臣关系很向三国时曹操和谋士郭嘉的关系,曹操曾在赤壁大战兵败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若是郭奉孝在此,绝不至我有此一败。

五,君臣相别泪沾衣,遗恨终消有后启

    政治的牺牲品硕托,阿达礼与时运不济的才子昭涟。

每一个光辉的家族都有其阴暗的一面和倒霉的人,礼王也不例外,他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以及后裔昭涟就是其中之一。

    扰乱国政的硕托:代善的次子,他很是倒霉,一生都没享受过一个王子该有的风光,和哥哥岳托弟弟萨哈廉都没法比。父亲对他很不好,虐待他。还在分财产时给他很少的一部分,使得他相当的叛逆,甚至都想逃到明朝去了。被人发现重责了一番。埋下了一生悲惨的伏笔,连他的八叔后来的做了皇帝的皇太极也瞧不上他,经常拿些小错来说他,还说要不是因为他爸是礼亲王代善。早就把他杀了。他总之一直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儿。但在倒霉的人也有出人头地的时候,皇太极死后,他和侄子阿达礼一起,为了支持睿亲王多尔衮而表现的异常激动,他大概是想如果十四叔多尔衮登基了,他就会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了,可惜上天不眷顾于他,睿亲王放弃了继承大位,他和阿达礼却着急的不行。先是去找多尔衮和多铎想翻案,可惜大家都死心了。去了多铎和其他几个王府碰了一鼻子灰。他俩又图谋废帝。被父亲代善知道了,这回可糟糕了,父亲代善生气的说道:“你们这么做到底什么意思,是要气死我吗?没办法啊只有把你们揭发出去否则会株连全家的”硕托终于尝到了苦果,被父亲绑起来带到多尔衮面前,多尔衮本不愿杀他们,但是不杀他们没法向大家交代。于是忍痛杀了他们。当然后来有人对这些事表示怀疑。可能是因为多尔衮的政敌借次机会来对付他。多尔衮只好杀了他们一边保护自己。硕托就这么结束了他倒霉的一生。而阿达礼也陪着自己的叔叔一起死了。

他们的运气是相当的不济了。好不容易可以熬出头来了,又被人当了替罪羊。这都怪他们啊,那么多人都想有所举动,但是你们的父亲是多尔衮执政时的见证人,这么做让你们的父亲多么的难办啊。政治的牺牲品啊。

 时运不济的才子王爷昭涟:昭涟是个文人,与祖先驰骋疆场不同,他文采斐然,好写书,曾写过一本笔记《啸亭杂录》。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满洲贵族的习俗,历史,文化人物,被广为传读。而且他写书的时候是不为尊者讳的,什么都敢写,一直到现在也是研究清史的有用资料。他这个人性格很直爽,喜欢探索问题放到现在可以当一个很好的记者,而且是八卦周刊的哦。

他也会一些武艺而且比较勇敢,再一次比较大的事件就是清朝三次大的民族起义的一次前兆是天理教起义,他们本来要起义,但因叛徒的出卖只好提前举行,就是这次的提前才导致了他们的失败,他们在京城内部得到太监的呼应,攻进了紫禁城,当时嘉庆皇帝去外地度假了,宫里没留什么护卫,只有一些宫女嫔妃、这次事情其实除了青年的智亲王绵宁有所表现外,昭梿也有所作为,踊跃指挥,最后将敌人击败、可是嘉庆皇帝回宫后只顾给自己的皇子表扬,根本就不打算对昭梿有什么赏赐,昭梿心里这个冤枉:“我这真是多余啊,废这么大劲儿却不得好,皇上啊你就这么不待见我。”于是一委屈就将这件事记载了自己的这本书里,因为这本书的记载差点扯出一帮人来。

    但是他的性格中也有妄自尊大,无法无天的缺点。他因为一次滥用私刑而被嘉庆皇帝责罚。削夺过爵位、交给宗人府圈禁了3年,虽然最后还给他了。

最后死于脑部疾病。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

电脑端
注册
登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