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孟俄洛传
爱新觉罗·孟俄洛,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 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乃清朝远支宗室,系清兴祖福满二子刘阐长子陆虎臣后裔,与康熙帝为同族兄弟。
孟俄洛的曾祖父爱新觉罗·索尔和生于 1556 年,比太祖努尔哈赤年长三岁,同为福满曾孙辈,是堂兄弟关系。当时其家族三代皆为平庸之辈,未能追随太祖崛起。直至后代入主中原,才被列为远支宗室,获封官职,家族也由此逐渐兴盛。
孟俄洛的祖父萨璧翰与爱新觉罗·皇太极同龄。入关后,萨璧翰曾任正一品尚书,然而关于他在朝中任职的详细记载却寥寥无几。作为皇室远亲,太宗皇太极并未赐予他爵位。在清初时期,爵位大多授予有军功之人,由此推测萨璧翰或许未曾建立显著军功。
孟俄洛的父亲爱新觉罗·科尔宽(1614 - 1665),是清兴祖福满的第五代子孙,也是太祖的族中孙子,与顺治帝同族且为顺治帝的兄长一辈。在太宗时期,科尔宽已担任八旗副都统之职,负责协助管理旗务,维护军队的秩序与效能。康熙二年,科尔宽因事被削去副都统品级。后来,其父被追封骑都尉爵,科尔宽便承袭了这一爵位,按照规定递降为正五品的云骑尉。康熙九年,孟俄洛代父申冤,上奏朝廷请求查明真相,后经证实其父科尔宽无罪,遂恢复了他的云骑尉爵位,而此时科尔宽已逝世五年。
孟俄洛幼年丧父,于康熙四年(1665 年)遭遇了丧父之痛。康熙六年(1667 年),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职位由骑都尉降为云骑尉。康熙九年(1670 年),他为父陈情冤屈后,品级从云骑尉升至三等轻车都尉。
康熙十六年(1677 年),孟俄洛被正式授予二等侍卫之职,由此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他被提拔为护军参领,品秩升至正三品。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他又被委以八旗佐领的重任。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孟俄洛晋升为副都统,品级为正二品。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他被任命为护军统领,同时享有副都统的品级与俸禄待遇。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孟俄洛调任盛京将军,此为正一品高官,肩负镇守一方的重任。次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他又调任吉林将军,依旧是正一品的高位。从正四品的二等侍卫起步,历经 32 年的时间,孟俄洛逐步晋升至正一品将军之位,期间跨越了六级官阶。作为远支宗室,孟俄洛在朝中的任职情况远比普通闲散宗室优越,这无疑得益于康熙帝对他这位族弟的器重与信任。
在孟俄洛的后代子孙中,也有多人在官场任职。其三子查克三(1684 - 1738),属胤字辈。康熙年间,曾任三等侍卫、八旗佐领;雍正时期,担任乾清门侍卫、奏事官。但在雍正三年(1725 年)因事获罪,被革职并发配至杭州效力。六子崇鄂(1695 - 1748),同样是胤字辈。康熙时,因恩诏获得五品荫生,担任员外郎;到了雍正朝,被授予查办子女长及八旗佐领之职。乾隆元年(1736 年),因事获罪而遭革职。
孟俄洛的孙子七十五(1698 - 1760),属弘字辈,承袭了其父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康熙年间,历任三等至一等侍卫;雍正朝,担任过八旗佐领、侍卫班领、二等侍卫以及白都纳等地副都统。乾隆时期,他还担任过凉州副都统与凉州将军等职,这些都是一品地方要职,任职者皆为统辖一方的封疆大吏。另一位孙子查泰(1711 - 1746),也是弘字辈,与乾隆同岁,为族兄弟关系。乾隆年间,他承继堂兄的三等轻车都尉之职,并在銮仪卫担任官职。
孟俄洛及其后代子孙在清朝的官场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其家族的兴衰荣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宗室成员的仕途轨迹与命运变迁。
历任吉林将军 |
|||||
任 (届) |
姓名 |
任命年月 |
卸任年月 |
卸任原因 |
备注 |
1 |
顺治九年七月 |
顺治十六年 |
卒 |
- |
|
2 |
顺治十六年 |
康熙二十二年 |
革 |
- |
|
3 |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庚子 |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壬戌 |
革 |
- |
|
4 |
佟保 |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乙亥 |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癸丑 |
革 |
- |
5 |
沙纳海 |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己巳 |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
迁黑龙江将军 |
- |
6 |
宗室杨福 |
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
迁黑龙江将军 |
- |
7 |
觉罗孟俄洛 |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酉 |
康熙五十四年 |
卒 |
- |
8 |
穆森 |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辛丑 |
康熙五十八年 |
- |
署 |
9 |
宗室巴赛 |
康熙五十九年 |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
召 |
- |
10 |
哈达 |
雍正二年二月丁未 |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
迁荆州将军 |
- |
11 |
雍正九年正月丁未 |
雍正十年九月 |
赴北路军营 |
- |
|
12 |
杜赉 |
雍正十年九月 |
雍正十三年 |
- |
署 |
13 |
博第1 |
乾隆元年 |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
迁奉天将军 |
- |
14 |
吉党阿 |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
乾隆六年八月辛亥 |
召 |
- |
15 |
乾隆六年八月辛亥 |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
迁荆州将军 |
- |
|
16 |
博第2 |
乾隆八年九月丁亥 |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
迁西安将军 |
再任 |
17 |
乾隆九年三月丙申 |
乾隆十一年八月 |
召 |
- |
|
18 |
乾隆十一年八月 |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
迁奉天将军 |
- |
|
19 |
索拜 |
乾隆十三年四月癸酉 |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
迁直隶提督 |
- |
20 |
永兴 |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 |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
迁湖广提督 |
代 |
21 |
新柱 |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卯 |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
召 |
- |
22 |
卓鼐 |
乾隆十五年五月癸卯 |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
降 |
- |
23 |
觉罗傅森 |
乾隆十六年四月乙酉 |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
迁镶白旗蒙古都统 |
- |
24 |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
卒 |
- |
|
25 |
宗室萨喇善 |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卯 |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
革 |
- |
26 |
宗室恒禄 |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戊寅 |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
迁奉天将军 |
又作恒鲁 |
27 |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乙未 |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
召 |
- |
|
28 |
宗室富椿 |
乾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
迁杭州将军 |
又作富春 |
29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癸丑 |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
迁盛京将军 |
- |
|
30 |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
卒 |
- |
|
31 |
宗室永玮 |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癸酉 |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
迁奉天将军 |
护 |
32 |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乙巳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
迁福州将军 |
- |
|
33 |
宗室都尔嘉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辛酉 |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
迁奉天将军 |
- |
34 |
宗室恒秀1 |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癸卯 |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
迁西安将军 |
- |
35 |
宗室琳宁 |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壬子 |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
迁盛京将军 |
- |
36 |
宗室恒秀2 |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庚辰 |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
革 |
再任 |
37 |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乙卯 |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
卒 |
- |
|
38 |
秀林1 |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丁酉 |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
调江宁将军 |
- |
39 |
富俊1 |
嘉庆八年五月癸丑 |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
调盛京将军 |
- |
40 |
秀林2 |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 |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
迁正白旗蒙古都统 |
再任 |
41 |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
迁成都将军 |
- |
|
42 |
嘉庆十八年四月戊午 |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
降西宁镇总兵 |
- |
|
43 |
富俊2 |
嘉庆十九年二月辛亥 |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
迁盛京将军 |
再任 |
44 |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 |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
迁 |
- |
|
45 |
富俊3 |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
迁理藩院尚书 |
三任 |
禄成 |
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午 |
嘉庆二十四年 |
- |
暂署 |
|
富俊3 |
嘉庆二十四年 |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
- |
- |
|
46 |
松箖 |
道光二年六月己巳 |
道光三年 |
卒 |
- |
47 |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
- |
|
富登额 |
道光三年九月壬辰 |
道光四年 |
- |
暂署 |
|
道光四年 |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
- |
- |
||
48 |
富俊4 |
道光四年二月丁酉 |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
迁理藩院尚书 |
四任 |
49 |
道光七年七月己未 |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
迁御前大臣 |
- |
|
50 |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
丁尤 |
- |
|
道光九年二月甲午 |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
- |
- |
||
倭额泰 |
道光十年二月乙丑 |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
- |
暂署 |
|
51 |
褔克精阿 |
道光十年三月乙巳 |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
革 |
- |
52 |
觉罗宝兴 |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
迁盛京将军 |
- |
道光十一年九月癸亥 |
道光十二年 |
- |
暂署 |
||
觉罗宝兴 |
道光十二年 |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
- |
- |
|
53 |
宝昌1 |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
迁黑龙江将军 |
- |
54 |
苏清阿 |
道光十五年正月丙戌 |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
卒 |
- |
55 |
宝昌2 |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 |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
迁乌里雅苏台将军 |
再任 |
56 |
宗室祥康1 |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丁卯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
降 |
- |
57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
留京 |
- |
|
宗室祥康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申 |
道光十六年 |
- |
暂署 |
|
道光十六年 |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
- |
- |
||
宗室祥康 |
道光十六年四月甲戌 |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
- |
仍署 |
|
58 |
宗室祥康2 |
道光十七年正月丙午 |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
免 |
再任 |
59 |
经额布 |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
道光二十八年 |
降 |
- |
禄普 |
道光二十年四月己巳 |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
迁 |
暂署 |
|
升阿 |
道光二十年九月壬寅 |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
- |
暂署 |
|
惟勤 |
道光二十年九月甲辰 |
道光二十一年 |
- |
暂署 |
|
经额布 |
道光二十一年 |
道光二十八年 |
降 |
- |
|
60 |
倭什讷 |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丑 |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
迁成都将军 |
- |
61 |
固庆 |
道光三十年五月癸丑 |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
免 |
- |
62 |
景纶 |
咸丰三年正月辛未 |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
革 |
- |
咸丰三年辛未 |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
召 |
- |
||
咸丰九年正月丙子 |
- |
暂署 |
- |
||
寻,回任。十一年,改名景纶 |
同治三年十二月壬申 |
革 |
- |
||
63 |
皁保1 |
同治三年十二月乙丑 |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
免 |
署 |
64 |
恩合 |
同治四年闰五月己丑 |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
调 |
- |
65 |
皁保2 |
同治四年七月己丑 |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
- |
署 |
66 |
德英 |
同治四年九月丁丑 |
同治五年 |
丁酉 |
代 |
67 |
同治五年二月壬子 |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
病免 |
- |
|
68 |
宗室奕榕 |
同治九年九月乙酉 |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
革 |
- |
毓福 |
同治九九月年乙酉 |
同治十年 |
- |
暂署 |
|
宗室奕榕 |
同治十年 |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
革 |
- |
|
69 |
光绪元年六月乙酉 |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
革 |
署 |
|
70 |
光绪二年四月庚辰 |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
免 |
署 |
|
71 |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
病免 |
署 |
|
光绪三年四月甲辰 |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
差 |
- |
||
光绪四年十月戊戌 |
- |
- |
暂署 |
||
寻,回任。 |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
病免 |
- |
||
72 |
希元 |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
迁 |
- |
玉亮 |
光绪九年二月甲戌 |
光绪十年 |
- |
署 |
|
希元 |
光绪十年 |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
迁 |
- |
|
73 |
长顺1 |
光绪十四年四月己酉 |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
出师奉天 |
- |
74 |
光绪二十年九月癸卯 |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
卸 |
署 |
75 |
长顺2 |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 |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庚午 |
病免 |
再任 |
76 |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壬申 |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癸卯 |
免 |
署 |
|
77 |
长顺3 |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癸卯 |
光绪三十年 |
卒 |
三任 |
78 |
光绪三十年正月癸巳 |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 |
召 |
暂署 |
|
79 |
达桂 |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 |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己亥,改设吉林巡抚。五月庚子,达桂卸。 |
卸 |
署 |
80 |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 |
宣统元年正月 |
迁 |
- |
|
81 |
宣统元年正月 |
宣统三年三月 |
解 |
- |
|
82 |
宣统三年三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