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爱新觉罗历史人物】济尔哈朗

本文发布于:2025-02-20 12:20:12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撰稿:恒毅

       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爱新觉罗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日(1599年11月19日)。乃清太祖之弟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拉那拉氏。

       济尔哈朗十一岁时,父舒尔哈齐涉嫌谋叛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囚禁后去世。济尔哈朗遂被清太祖努尔哈赤收养于宫中。后金天命年间,济尔哈朗受封和硕贝勒,开始“随班议政”。天命十年(1625年)冬,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攻科尔沁部,济尔哈朗随努尔哈赤率军救援,兵抵农安塔,林丹汗遁走。翌年,又参与征讨内喀尔喀的巴林部和扎鲁特部,获胜利。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对济尔哈朗十分器重。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济尔哈朗随兄阿敏等率三万大军征朝鲜及明将毛文龙。渡鸭绿江,占义州,取铁山,后朝鲜国王李倧逃江华岛请和。阿敏欲进占王京自立,济尔哈朗与岳讬等坚决反对,终迫使阿敏议和撤军。之后,济尔哈朗又随皇太极出征明朝,参加宁锦之战。

       天聪二年(1628年),他与豪格率军征讨察哈尔部固特塔布囊,将其斩杀,收其部众。天聪三年(1629年),济尔哈朗随皇太极入塞攻明,率右翼四旗攻大安口,五战皆捷,马兰口、马兰营、大安口三城俱降。后会合左翼四旗攻克遵化城,直逼北京,随皇太极在德胜门下击败明军。十二月,攻打通州,焚毁明军船只,占领张家湾。

       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随皇太极东进,攻克永平,斩杀刘兴祚。二月,皇太极出塞,命济尔哈朗等驻守永平,他“察仓库、阅士卒、置官吏”,招降滦州、迁安。三月,阿敏接替驻守,不久弃城逃回,皇太极怒囚阿敏,济尔哈朗获其大部财产,成为镶蓝旗主。

       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设六部,济尔哈朗主管刑部。同年,随皇太极征大凌河城,负责策应并攻陷周边台堡。

       天聪六年(1632年),随从远征察哈尔部,率右翼四旗攻占归化城,收黄河一带部民千余人。天聪七年(1633年),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来降,济尔哈朗迎护其众。对于皇太极询问先征明朝、朝鲜、察哈尔中哪一个的问题,济尔哈朗认为应先取明京畿数城驻扎,骚扰明军耕种,再内外夹攻。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济尔哈朗受封和硕郑亲王。

       崇德四年(1639年),济尔哈朗进攻松山、锦州,九战九捷,俘二千余人。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命济尔哈朗修整义州城,驻兵屯田围困锦州。期间,他与多尔衮轮番围困锦州,并与明朝援军交战。曾接应蒙古苏班岱等归顺,大败明军,获皇太极赏赐。九月,第二次围锦州,设伏城南,追斩明军六十余人。

       崇德六年(1641年),第三次围困锦州,立八营,挖深壕,筑垛口,连以深沟,策反蒙古人攻陷锦州外城。四月,设伏击退杏山来援明军。五月,迎战洪承畴援军,虽击斩二千人,但两红旗、镶蓝旗驻营之地被明军所夺。六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等代济尔哈朗围锦州,济尔哈朗受议罪,皇太极免其处分。八月,皇太极亲征松山,济尔哈朗留守盛京。九月,第四次接替多尔衮围困锦州。十一月,与多尔衮共围锦州。

       崇德七年(1642年)三月,锦州守将祖大寿献城降清。四月,济尔哈朗克塔山、降杏山,拆毁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后凯旋,松锦之战大获全胜。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太宗皇太极猝死,豪格与多尔衮争位激烈。济尔哈朗提议以豪格为帝,福临为太子,后经诸王妥协,福临即位,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辅政。九月,济尔哈朗与阿济格攻陷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十二月,与多尔衮称“摄政和硕郑亲王”和“摄政和硕睿亲王”,专任摄政。

       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济尔哈朗承认多尔衮权力在己之上。五月,多尔衮入关,济尔哈朗留守盛京。九月,随顺治帝进北京。十月,顺治帝再次登基,济尔哈朗被加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但地位在多尔衮之下。

       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多尔衮以郑亲王府台基超标罚济尔哈朗银二千两,后又罢免其辅政权。七月,多铎取代济尔哈朗为辅政王。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济尔哈朗遭贝子屯齐等告发,降为多罗郡王,罚银五千两。闰四月,复亲王爵。九月,被封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南下湖广。十月,在山东镇压曹县抗清义军,俘获李化鲸等,诛杀刘泽清。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进入湖广,进攻南明永历政权和大顺军余部。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济尔哈朗与诸王联手弹劾多尔衮派系,助顺治帝收回权力。

       顺治九年(1652年),济尔哈朗进封叔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八日,济尔哈朗病逝,享年五十七岁。顺治帝下令辍朝七天,赠祭葬银万两,刻碑记功。康熙十年,追封谥号为“献”。

       乾隆十九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牌位配享太庙,其后代世袭罔替,为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济尔哈朗的府邸在盛京(沈阳)小南门里(沈河区正阳街、南顺城路)的沈河区交警大队胡同里,该街路已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恢复了“郑亲王府巷”的路牌。济尔哈朗从龙入关后,郑亲王府的府邸在北京今天的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基金会所在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济尔哈朗晚年,为其父舒尔哈齐平反上疏顺治皇帝,顺治十年五月舒尔哈齐被彻底平反,已葬在辽阳东京陵的舒尔哈齐被追封为和硕庄亲王。此时距离舒尔哈齐去世已经过去42年了。

       济尔哈朗生有十子、十四女。济尔哈朗的后裔八世孙端华、肃顺是大清朝的风云人物,咸丰皇帝临终前被钦定为顾命八大臣,由于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忻发动辛酉政变,肃顺被慈禧太后斩首于北京菜市口,端华被赐死。顾命八大臣的覆灭使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六年前在青岛发现了一支济尔哈朗后人,民国后已经改为汉姓“李”。

       济尔哈朗一生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为清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清初政坛的重要人物,其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对清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新觉罗宗谱网

2025年2月20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