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浅析北方满族建筑特点的成因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1:18:37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贾子玉     红缨满洲 

北方满族建筑,因众多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满族建筑,形成了“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影壁墙,索伦杆,苞米楼子哈什房”等民俗建筑特点。本文从地形、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水利资源等自然因素,民族政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探究北方满族建筑特点的成因。

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北方满族建筑

1.1 地形条件

中国北方地域主要地形是平原、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东北自然系统的天然屏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土层深厚,松花江、东辽河、西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都发源于此,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代表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适宜人类居住。

1.2 气候条件

中国北方的气候大致为温带季风气候,但因纬度较高,与温带季风性气候特征略有不同,呈现出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冬季降雪,低地多沼泽。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少部分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气候条件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要求,适宜人类居住。

1.3 土壤条件

中国北方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黑钙土,土壤的形成与气候有分不开的关系。北方的温带季风性气候使自然植被分解速度减缓,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土壤中积累大量腐殖质,便形成黑土和黑钙土,土壤颜色呈黑色湿润颗粒状,俗称黑土地,富含微量元素,适宜种植大量农作物。例如,玉米、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农业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条件优越,但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适宜人类居住。

1.4 水利资源

中国北方水利资源丰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松花江、东辽河、西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都发源于这里,同时,秋冬季节受太平洋温湿气流和西伯利亚蒙古寒流的影响,形成大量降雪,并到次年春夏形成春汛。夏季降水集中,雨带北移,形成夏汛。在以水为贵的基本生存条件的要求下,水利资源的丰富有利于当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圈的良性循环,适宜人类居住。

1.5 动植物资源

中国北方由于地形、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并孕育了东北虎、紫貂、丹顶鹤、梅花鹿、黑熊、大马哈鱼、飞龙、猴头、人参、黄芪、松耳等具有北方特点的生物种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水平发展成正比。它们为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满足人类长期居住的客观条件。

人文因素影响下的北方满族建筑

2.1 民族政策

在民族政策方面,从清政权开始统治以来,受到中原地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在建筑方面,无论是宫殿建筑、宗祠建筑、园林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一直秉承学习和研究汉族的先进知识和经验的理念。在对待与蒙古族的关系上,坚持提倡蒙满一家亲的民族政策。在对待自身文化时,坚持和而不同、平等相待的民族文化,无一不体现满族人民博大的胸怀和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并构建了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

在北方满族建筑方面,随着清王朝的统治和中原文化的融会贯通,其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宫殿到民居,都体现了对中原文明的尊敬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创新。盛京皇宫就是其民族文化习俗和汉族文化结合的成功设计,其中清宁宫窗纸外糊、南西北环炕,西炕设置神龛等设计元素都符合满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同时,学习和研究了汉族的榫卯结构,加大了建筑体量,增强了皇家气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袭承满族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宇宙观,以巧夺天工之势直接影响了东方园林景观设计的造物精神,其次还有齐齐哈尔和宁古塔等地的重要建筑,也都有北方满族建筑文化的身影。

2.2 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北方满族普遍信仰萨满文化,南宋徐梦章撰《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珊蛮者女真语女妪也,其通变如神。萨满一词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为shaman,意指从事萨满事宜的萨满师。通古斯语的saman一词中,sa意指知道to know),从文字表面含义意为知者he who knows),是薩满教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中国萨满教源自东夷-九黎-蚩尤部落,阪泉之战后,南下民族称为,北上民族称为,至今南北少数民族风俗都有萨满文化的遗存。佛教在14世纪后,在相信萨满教的族群如藏族、蒙古族、满族中普遍流行开来。萨满教仪式与藏传佛教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形式被中国元朝、清朝奉为国教。现今仍然可在北京故宫中找到当年皇族供奉萨满教及举行仪式的神殿。

萨满教是起源于远古自然的宗教,所以常赋予山川、树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某些动物以人格化的寓意,视其为主宰自然和人间的神灵,形成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对太阳的崇拜寓意生命永恒灵魂不死,太阳的方位——西方,便成为永恒的象征,并产生了以西为贵的观念,同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也相应产生了近水为吉、依山为富的习俗习惯。

2.3 风俗习惯

1)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口袋房指满族传统住宅,三间房多在最东面一间南侧的开门样式,五间房多在东面第二间的开门样式,整座房屋形似口袋,故称为口袋房。开门的第一间称堂屋”“外屋”“外屋地”;西面屋称上屋。东北地区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口袋房的住宅形式起到了基本的御寒作用。

“万字炕指满族睡炕,或称蔓枝炕”“转圈炕,以保暖为基本要求,以南北对起,用于起居坐卧。东面起一窄炕,用于摆放物品,西炕为大,不许坐卧,不许在西炕进食,用于供奉佛爷匣子。炕面整体较宽,大约有五尺,炕内通道与厨房灶台相通,使热量聚集,保持室内温暖。

“烟囱出在地面上,这与其他民族的烟囱样式有极大不同,也称落地烟筒”“跨海烟筒,源于满族先民就地取材的风俗习惯。烟囱以草、树皮、林木作为建筑材料,极易起火,所以便把烟囱建在距山墙一米左右的地上,再通过烟道同室内炕洞和厨房炉灶相连接,既起到排烟效果,也防止失火的危险。这是因地制宜的环保意识,是就地取材的智慧结晶,是建筑习惯的独树一帜。

2)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这与现代中式建筑略有不同,原因是东北冬季寒冷,降雪量大,如果把窗户纸糊在里面,室内与室外温差使冰雪融化,浸湿窗户纸和窗棂,不易保存室内温度,缩短其使用寿命。但把窗户纸糊在外面就解决了此问题,并有助于更好地采光。北方满族住宅多是北窗小,南窗大。冬季东北地区以北风居多,北窗不开,仅用于采光,南窗多采用上下对开或支摘窗形式。

“养个孩子吊起来更与其他民族建筑形式不同,原因是北方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多野兽,家人狩猎时不方便带孩子,但恐孩子被野兽叼走,便想出把孩子裹好放在树皮做的吊篮里,悬挂在炕屋梁上的方法。同时,吊绳长度可自由调节,父母在照看孩子时也可腾出双手,既保证孩子的安全,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3)影壁墙,索伦杆,苞米楼子哈什房。影壁墙的由来,早在满族先民半穴居时期,为抵御寒冷和风雪,都会在洞口树立木板,相传民间有一怪物玛虎专食人魂魄,人们戴上面具才能逃脱,所以在当时便在洞口的木板上绘制各种假面防止玛虎。还有一种传说,是满族后代为不忘努尔哈赤当年在长白山创业的艰难而供奉的采参的背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基本类型有大门内影壁、大门外影壁、大门东西两侧影壁和借山影壁,主要作用多为隐蔽、遮挡、辟邪、衬托、纪念。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在清朝入关后学习了新的建筑形式,接触了新的建筑材料,影壁墙的发展便更为多样化,多为石料、泥土、玻璃、木料等,造型愈加丰富多样。

“索伦杆,又名索摩杆,汉语意为神杆。相传雍顺后代对族人苛政严刑导致部众叛变,战争之后只逃脱了一个名叫凡察的男孩,因体力不支无力再跑时便趴在一棵枯树之下,这时飞来一群乌鸦,追捕的人赶到时只看到一片黑压压的乌鸦,没有发现人的踪影。为了纪念乌鸦救命之恩,爱新觉罗后世子孙在屋前竖杆,在碗状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动物内脏,供神鸦享用。祭祀乌鸦成为皇家和满族人家重要的祭祀活动,这一风俗习惯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苞米楼子哈什房是东北满族建筑文化中特有的元素,下部以木桩支撑,上部建成简易木房,用于储存粮食,俗称苞米楼子”“仓房儿,建筑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建筑结构下部为木桩,抬高仓库地面,使地面湿气不易浸湿粮食,同时也防止野兽和家禽偷食,四面仓壁缝隙大,可保持通风干燥。苞米楼子下部有时也围起来,留有小门,放置不易受潮的杂物。农历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农民将盛满满一碗米饭,中间垂直插上一双筷子,摆在仓内并上香祭祀仓神,求得明年的风调雨顺,满仓丰收。

北方满族建筑特点的意义

胡适曾指出:凡是一种文明的出现,必有两种因素,一是物质的(Material),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Spiritual),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理智力运动与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

草原满族生活在草原,生产生活以游牧形式为主,建筑形式和民俗文化与蒙古族相似;高原满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多与藏族相近,建筑形式和民俗文化也多与藏族相似;北方满族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丛林树木山水皆备,所以其建筑形式和民俗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既有蒙古族爱护环境、珍稀动物的环保意识,又有藏族纯洁朴实、尊崇生命的美好信仰。所以,一个地区的建筑特点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些因素对北方满族建筑特点的形成具有非常明确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语

北方满族建筑文化是体现满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丰富城市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宣传途径之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提升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也是重中之重。建筑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非常大的直观性和传播性,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