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明朝解决不了的蒙古问题为何清朝能够很好解决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03:18:22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原创:滨海满族

撰稿:大奇

       明朝在清朝的眼中,就是半壁江山,因为明朝统治的范围大体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明朝的背面是蒙古,蒙古的强大让明朝很是头痛。明朝的难题,在清初就得到了解决。有清一代,除了漠西蒙古与清朝政权有所交手并彻底失败外,漠北、漠南蒙古均在清朝的统一领导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的原因比较简单。那就是明朝视蒙古为敌人,一直在搞对抗政策。而清朝视蒙古为联盟伙伴,一直在搞合作关系。清朝对于蒙古很尊重,不但封赏王爷,而且还给予蒙古王公很高的政治、经济待遇,让蒙古人感受到清朝统治者就是自己人。

       明朝有过皇帝被蒙古俘虏的经历,这让明朝很是难看。1449年91日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开平近迁,则守卫益薄,虽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故再传而有土木之变。

由于英宗朱祁镇昏庸荒淫,宠信任用宦官王振,朝政混乱,民不聊生,暴露出明廷的腐败,人民反抗连年不断,对此瓦剌部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称兵犯边。土木之变,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明廷统治集团政治腐败,蒙古瓦剌部势力急剧膨胀的必然结果。

       经此打击之后,明廷如惊弓之鸟,内外矛盾立即激化,并日趋严重起来。大明朝的统治,由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明朝早期通过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从东南亚到波斯湾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应该是唐朝之后中国最后一次主动与西方沟通,其意义是重大的。但随后的明朝一路下坡,最终走向灭亡。

末代皇帝崇祯是一个有棱有角、锋芒毕露的人物,十七年的政治生涯始终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层出不穷的棘手难题,需要他去面对,强大的压力使他的品格发生裂变。

       在崇祯皇帝身上,机智与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着,兼而有之;他励精图治,自律甚严,但求治之心太切,结果适得其反。崇祯皇帝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而不专,疑神疑鬼,翻脸不认人,从阁部大臣到封疆大吏,更调频繁,惩处随意,搞得臣下畏首畏尾,离心离德。他勤于理政,事必躬亲,常朝从不停辍,召对时时举行,十七年来未稍懈怠,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终于成了孤家寡人。及至魂归煤山,陪他而去的只有贴身太监一人,愿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令人感到震撼,思绪万千。

       清朝时期,满族与蒙古族大搞友好关系。皇太极的后妃竟然是清一色的蒙古人,这种相互通婚体现了满族与蒙古族的友好。蒙古八旗的成立,使清朝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八旗从清初到清末,始终效忠于朝廷,是清朝可以信任的一支重要力量。清末新军,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但蒙古八旗却在三百年里十分忠诚,这都是满族与蒙古族相互友好的见证,是清初满蒙政治家的智慧所得。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