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
登录会员注册



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八旗为何要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比下五旗高贵吗?

本文发布于:2021-06-06 06:06:36
发布人:gary
新闻内容:

古代中原是宗法封建社会,做什么都讲究等级,即使上山落草为寇了,也要排个座次。所以按中原宗法封建社会思想看问题,什么都要区分上下高低,什么都讲究等级。就满洲八旗,因存在上三旗和下五旗之说,于是一些人就说满洲皇族贵族都是在上三旗,一般旗人都是下五旗,把八旗看成等级划分群体。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一、为何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那么上三旗、下五旗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一定要说“上”三旗高于“下”五旗,但是到底是高在哪里?估计那些坚持认为“上”三旗高于“下”五旗的人是无法答上来的。

八旗,是一统称,严格说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共是24旗。

按富察家族修谱人富察铭安先生观点:上三旗的上,并非是上下高低贵贱的上,而是皇上的上,上三旗就是由皇上统领的三旗,下五旗的下,是针对皇上而言,是臣下的下,只是属于不同的旗主管理。为掌握优势,皇上统领的上三旗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对一般旗人而言,在哪个旗都是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待遇。

金世宗二十七世孙王佐贤先生就此回忆说:当我幼年時候,曾经听过世伯伊克坦、克诚和我大舅续廉、五姐丈崇粦及雪桥师杨钟义,曾谈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叫“上三旗”“下五旗”呢?由于清朝入关时,皇帝、皇后、太后统率前三旗,  在旗档中称:XX佐领上XX(即指帝后之名),其余的旗人,虽在上三旗挡案中,则一律称:╳X佐领下XX(本人名字)。因为帝、后、太后分别在此前三旗,故称“上”三旗。其次后五旗是: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诸王率领所以叫“下”,这是对帝后所居之旗而言,以示尊贵为“上但并非”上三旗组织高于”“下五旗组织。

凡旗丁在旗中一律平等,”贝勒以及兵丁在旗档中一律称:XX佐领下XX(本人名字)因为佐领是旗最基层领队人(满语叫牛录),凡在旗的旗人都在旗档基层队伍中列名,自天子以至兵丁,无论职称大小,在旗籍基层中,都属佐领掌队。隶属虽同但有佐领“上”、“下”之分,以示、“尊贵”与特殊和一般。满洲男女平等均入旗籍档案中。全民皆兵。就是皇帝,皇后、太后也不例外;仍须列入佐领队中,而称XX佐领“上”,一般虽是王、公、贝勒,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封彊大吏,也称㐅X佐领下。在官员奏對报履历時,必须报XX旗x扎兰(满语)XX佐领下某人。体制严明,不能忽视。

:贝勒载涛在正红旗满洲旗档中,亦属XX佐领下载涛。

舒舍予老舍先生是正红旗下滿洲人,XX佐领下XX。老舍所著《正红旗下》,小说的题目即是此意。

所谓的“上三旗”高于下五旗,?彼此存在尊卑之分,其实是因为帝、后、太后在“前三旗”中列名,“上三旗”中除此外的大部分人还是臣民。至于诸王所领“下五旗”中以及臣民兵丁,均列名于佐领下,故称“下”。“上”、“下”之分即明,足见“下五旗”并不低于“上三旗”。因为凡是旗人均在旗下,权利义务一律平等。至于“钱粮”中是有等级之分的,但这等级是由本人立功大小而|定的。


二、皇帝之子都是在上三旗吗?

关捷先生专门梳理了清朝各皇帝之子在哪个旗:

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

镶红旗:褚英子孙、代善第二子岳讬子孙、阿济格子孙;

正红旗:代善子孙(除岳讬一支外);

正蓝旗:阿拜子孙、阿巴泰子孙、赖慕布子孙、多尔衮子孙、多铎子孙;

正白旗:汤古代子孙、塔拜子孙;

正黄旗:巴布泰子孙;

太宗皇太极系:

镶白旗:豪格子孙;

正黄旗:叶布舒子孙;

镶红旗:硕塞子孙;

正黄旗:高塞子孙;

镶黄旗:常舒子孙、韬塞子孙。

世祖福临系:

镶白旗:福全子孙;

正蓝旗:常宁子孙。

圣祖玄烨系:

镶蓝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镶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蓝旗:允祀、允禟、允祥、允祎、允祜;

正红旗:允礻我、允禑、允礼。

世宗胤禛系:

正蓝旗:弘昼。

高宗弘历系:

正蓝旗:永璜。

镶红旗:永璋、永琪;

镶白旗:永璇;

正红旗:永瑆、永璂;

镶蓝旗:永璘。

仁宗顒琰系:

镶白旗:绵恺;

镶红旗:绵忻;

镶蓝旗:绵愉。

宣宗旻宁系:

镶红旗:奕纬;

镶蓝旗:奕;

镶白旗:奕譞;

正红旗:奕詥;

正蓝旗:奕譓。

从上边可以看到,从顺治后,皇帝的儿子均划入下五旗,这是因为皇帝属于上三旗,儿子成年单成家,就如同结婚后单立户口一样,单独变更旗属。

再看一下晚清近支宗室的旗属,载涛的旗属很典型,根据周元廉、杨学琛《清代八旗兴衰史》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宗室亲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爵秩衔名统计表,记载载涛,郡王衔多罗贝勒,右翼正红旗。

据重庆小毛给载涛最小的儿子金从政(溥仕)去函,表示经过详细考证,载涛在醇王府时是左翼近支镶白旗第一族,在谟贝子府时是右翼近支镶蓝旗第一族,在钟端郡王府时是右翼近支正红旗第一族族长,该族佐领是顺承郡王府庆恕。

由于载涛有过继,旗属就如同户口迁移一样,变化三个旗,这也说明旗属并非固定不变,可能因过继、工作变动、结婚(主要是女子结婚后,旗属有的会转入夫家,也变更旗属)等情况,变更旗属。


三、为什么有抬旗一说?

关于历史上为何有抬旗一说,历史上可以查一查,主要就是后族抬旗。后族就的皇帝的后妃家族。

关于后族抬旗,据《清史稿》所载,“后”族“抬旗”始自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原为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

《清史稿》原文如下: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后初入宫,为世祖妃。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5月4日、农历3月18日),圣祖生。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由此可见,漢軍入满洲,为“抬旗”。

佟佳是满洲八大姓之一,纯女真人,源于女真夹谷氏。因为他们比较早进入辽东汉人居住区,所以被编入汉军,这种纯女真人编入汉军旗的很多,进关后,佟佳氏也早上报自己是纯满洲,要求调入满洲八旗,但皇帝表示知道历史来由,但为便于控制汉军旗,所以让他们继续留在汉军旗。即使出现康熙生母家抬旗,但同宗的佟佳氏还很多,没有抬旗,依旧是在汉军旗。

后族抬旗,汉军入满洲八旗,都算抬旗,至于为什么要抬旗?道理很简单,满洲人每人都要隶属于一旗,但工作单位可以换,尤其是当官的会在不同旗之间调岗,但一般隶属的旗是不变。这后族抬旗,主要是为管理方便,就如当京官,把配偶的户口也调入北京,这样是方便生活和管理。

抬旗主要是后族抬旗,抬旗不是给你调一级工资,而就是为了方便国家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需要。

既然有抬旗,那么是否就应有相反的降旗呢?

我专门在各清朝历史书籍中查降旗一词,查出的降旗都是把旗子降下,没有指变更旗属的降旗。

四、古代满洲平等社会,高低贵贱与旗属、姓氏均无关

满洲每个姓氏有分很多支,大的姓氏分好几百支,不可能一姓一旗,一个姓氏会分属于不同旗。甚至亲兄弟就分属不同旗,怎么可能因为旗属就出现高或低呢?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共记载了1114个满洲姓氏,每个满洲姓氏均有一个非常简短的“小传”。在这1114个满洲姓氏之中,只有8个的小传里,有“某某氏,为满洲著姓”这种描述方法。这是第一次由官方统计满洲姓氏,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官方进行满洲姓氏的著微划分。但也没有提出著姓就要高,字面意义只能说这几个姓氏知名度高一点,官方并不会为此给予不同的待遇。

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的“八著姓”,为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赫舍里氏、他塔喇氏、觉罗氏、佟佳氏、纳喇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明确提出了同姓不一定同宗的说法,并在同姓内的同宗支系上均注明了“与某地某支同族”,但是在“著姓”这个称呼上,《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是将这个称呼授予了整个姓氏,而并非一个姓氏内的某一个支系。

八大姓之说,应属于纯民间说法,所以各种书籍里写的不同,各地区流传的说法也不同,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说法。

《清稗类钞》、《郎潜纪闻初笔》、《清朝野史大观》等史料中记载的是:

1、瓜尔佳氏;

2、钮祜禄氏;

3、舒穆禄氏;

4、纳喇氏;

5、董鄂氏;

6、马佳氏;

7、伊尔根觉罗氏;

8、辉发氏。

《啸亭杂录》、《沈故》 中记载的是(为9个满族姓氏):

1、瓜尔佳氏;

2、钮钴禄氏;

3、舒穆禄氏;

4、纳兰氏(叶赫那拉氏);

5、董鄂氏;

6、辉发氏;

7、乌喇氏(乌拉那拉氏);

8、伊尔根觉罗氏;

9、马佳氏。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的是“郎、关、舒、那、完、富、费、章”,即:

1、钮祜禄氏;

2、瓜尔佳氏;

3、舒穆禄氏;

4、那拉氏;

5、完颜氏;

6、富察氏;

7、费莫氏;

8、章佳氏。

清末北京民间流传的说法是“佟、关、马、索、齐、富、南、郎”,即:

1、佟佳氏;

2、瓜尔佳氏;

3、马佳氏;

4、索绰罗氏;

5、齐佳氏;

6、富察氏;

7、那木都鲁氏;

8、钮祜禄氏。

清末关外旗人中流传的版本则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即:

1、佟佳氏;

2、瓜尔佳氏;

3、马佳氏;

4、索绰罗氏;

5、齐佳氏;

6、富察氏;

7、那拉氏;

8、钮祜禄氏。

因为我们说,满洲传统社会是平等的,所以官方不会刻意去给哪些姓氏以特权,即使对爱新觉罗氏也是严格管理,从没有给予什么特权。但因为考虑中原汉族传统是封建等级社会,所以官方给出汉军八大家的说法。

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帝提到汉军人才的问题,说道:

八旗汉军勋旧大臣等子弟,因其父兄失于教导,甚乏可用之才,朕心深为怜悯。现今尚、耿、石、李、佟、祖、蔡、王诸家之子弟。无论在京在外,其年至十五岁以上、二十岁内外者,著拣选带领引见。朕量其才器,令其学习行走,日后俾得成就,以副朕加恩造就勋旧子弟之至意。

于是乎,“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就被称为了“汉军八家”。

在下达这条上谕的第二天,雍正帝又提到:

八旗内有与尚、耿、石、李、佟、祖、蔡、王等家相似者,一并查明添入。

结果汉军各旗提出来的,“共有三十三家”,可以被称之为“汉军勋旧三十三家”。这三十三家,加上汉军八家,共四十一家(内缺两家),即为清代汉军的主要勋旧世家,其特点,均是归入汉军较早,或有世爵世职,或有世管佐领,或是清初名宦。当然,这些勋旧家族,只是在提升的机会上多一些,大清朝看重的是能力。如果有能力,又属于勋旧家族,会优先提拔。如果没有能力,属于纨绔子弟,那么连是爱新觉罗家族也不会给特殊待遇,勋旧家族也不会给予额外的优待。

所以说,古代满洲社会,形式上是平等社会,主要是做出的功绩,如果没有成绩,任何姓氏或旗属都一样,不会给予提拔。如果做出成绩,即使是包衣阿哈也一样给予提拔。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出品。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