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
首页 八旗介绍 宗谱新闻 宗谱查询 联系我们

宗谱研究

【爱新觉罗历史人物】尼堪

本文发布于:2025-03-12 11:12:47
发布人:gary
版权:爱新觉罗宗谱网
新闻内容:

                                       乱世中的忠勇宗室

                                                       ——爱新觉罗·尼堪传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与品质,成为时代的鲜明印记。爱新觉罗·尼堪,便是这样一位活跃于明清交替乱世中的忠勇宗室。他的一生,与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交织,在动荡不安的局势里,用忠诚与勇敢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爱新觉罗·尼堪,生于16107月1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的第三子 ,母亲是继夫人纳喇氏。

       天命年间,年少的尼堪就崭露头角,跟随大军征伐多罗特、董夔等部落,凭借勇猛与果敢立下战功,初显军事才能,也开启了他一生戎马的征程。

       天聪九年(1635年),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尼堪随多铎率领偏师进入锦州、宁远边界,成功牵制明朝军队,展现出战略部署的智慧。崇德元年(1636年),他被封为贝子,同年,皇太极征伐朝鲜,尼堪随多铎追逐朝鲜国王李倧至南汉山城,并歼灭其援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此后,他还随阿济格攻打塔山、连山,在崇德七年(1642年)驻守锦州,在清军入关前的一系列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尼堪迎来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他随多尔衮进入山海关,在击败李自成的战役中冲锋在前,又随阿济格追击至庆都,因战功晋升为贝勒。随后,尼堪跟随多铎从孟津到陕州,摧毁西安的大顺政权。顺治二年(1645年),在潼关,他与巴雅喇纛章京图赖夹击李自成部将刘方亮,缴获三百多匹马;又借助贝子尚善击败敌人骑兵之事,奔赴归德,平定河南。同年五月,尼堪跟随多铎攻克明朝南都,追捕到福王朱由崧,攻打江阴时,他奋力作战,成功攻克,军队返回后,顺治帝赏赐他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五千两、马鞍一副、战马五匹 ,以表彰其卓越战功。

      顺治三年(1646年),尼堪随豪格西征,当时陕西盗贼四起,贺珍侵扰汉中,二只虎、孙守法侵扰兴安一带。尼堪军队驻扎西安后,从栈道进军,击败并歼灭贺珍,快速行军到汉中践踏其营垒,贼人逃到西乡,他在楚湖追击到汉阴,迫使二只虎逃奔四川,孙守法逃奔岳科寨 。同年十一月,尼堪又随豪格入川,在西充斩杀张献忠,之后与贝子满达海分兵平定遵义、夔州、茂州、隆昌、富顺、内江、资阳等地,成功镇压张献忠部起义军,为清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奠定基础。

       顺治五年(1648年),尼堪回师北京后,与英亲王阿济格平定天津土匪,晋升为敬谨郡王。顺治六年(1649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前往山西大同讨伐叛将姜瓖,多次击败叛军,击败姜瓖所设置的巡抚姜辉,其将领罗英坛率所属部下投降 。多尔衮亲自赴大同招抚姜瓖,晋封尼堪为敬谨亲王。不久从左卫包围大同,姜瓖将领杨振威等人斩杀姜瓖投降,尼堪率领大军回师。

       顺治七年(1650年),尼堪与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处理六部事务,成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但在此期间,他因徇私隐瞒阿哈尼堪之事获罪,被降为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尼堪恢复亲王爵位,却又因坐视阿济格私自储备兵器不奏报而再次降为郡王,不久后掌管礼部,几个月后再次恢复亲王爵位,掌管宗人府事务,成为宗人府第一任宗令,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宗人人丁户口、人员档案,使宗室觉罗奖惩司法自成体系。

       顺治九年(1652年),孙可望等人攻打湖南,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率领军队讨伐。临行前,顺治帝赏赐御服、佩刀、鞍马,并亲自在南苑送行,足见对他的重视。当时南明大将李定国攻陷桂林,尼堪接到诏令进入广西作战。同年十一月,尼堪大军到达湘潭,明朝将领马进忠等人隐蔽起来。尼堪率军队奔向衡州,噶布什贤的军队在衡山县攻击南明,击败南明兵一千八百人。尼堪督率军队夜间进军,日夜兼程到达衡州。清晨,军队还未列阵,四万多明军突然出现,尼堪督率军队进击,大败明军,追逐败军二十多里,缴获大象四头、八百多匹马。然而,明军在树林中设下埋伏,中途伏兵出击,军队陷入困境。尼堪拒绝撤退,奋勇冲入敌阵,明军将其重重包围,军队迷失道路,尼堪督率众将纵横冲击,陷入泥沼中,箭射尽后拔刀战斗,最终力尽在阵中阵亡,终年43岁 。顺治十年,尼堪灵柩运回,顺治帝停止上朝三天,命令亲王以下官员到郊外迎接,并给予谥号“庄”。

      尼堪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在政治上也始终保持着对清朝皇室的绝对忠诚。顺治年间,清朝刚刚入关,面临着诸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政治局势十分复杂。尼察始终坚定地站在顺治帝一边,积极参与朝廷事务,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出谋划策。他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和叛乱的行为,维护了清朝皇室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尼堪去世后,葬于北京市房山区东甘池村,其墓地分为三处,占地超过80亩。坟南向,大墙圈南边建有宫门三间,门口有石狮子一对,宫门上门钉九排。宫门内甬道两旁各有碑楼一座,里边立的驮龙碑一块为“顺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一块为“顺治十八年五月十二日” 。碑楼两侧有出廊朝房各三间。顺着甬路上月台,月台上有享殿五间,享殿在清末失火后重修,旁有东西角门各一。最后边是两座大土坟,而非一般王爷下设须弥座的宝顶。这是因为尼堪父亲褚英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前获罪,尼堪虽贵为努尔哈赤孙,但为罪人之子,所以不许砸宝顶,地宫也只是三合土券,而非汉白玉石券,这在清代王爷坟中较为特殊。大坟头两边栽有白皮松,其余多为松柏树,成材的有二百余株,白皮松后边是圆弧形的“跨栏”墙 。西边的西坟地三十五亩,有门楼、墙圈,里边有大坟头一座,坟头旁边栽有白皮松,还有八九株柏树,这里是敬谨亲王尼堪长子兰布墓地。兰布在尼思哈去世后袭爵贝勒,康熙帝念其父以亲王阵亡,进封兰布为郡王,七年进亲王,康熙八年(1668)因兰布娶鳌拜之女,受牵连被降为镇国公 。康熙十三年追随尚善讨伐吴三桂叛乱,十七年卒于军中,消灭吴三桂叛乱后,又被追论罪削爵。在东甘池村东还有小坟地一块,五亩,坟头十三座,一个墙圈,粗壮的树有四棵。

    

       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评价尼堪等开国宗室“殊勋茂绩,诚可为开国之大人物” 。《清史稿》也认为尼堪等清初功臣“盖皆有功于创业者”。尼堪一生征战,为清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虽最终战死沙场,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亲王。

                              

       爱新觉罗·尼堪,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乱世中,以忠诚为魂,以勇敢为剑,为清朝的开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事迹,不仅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传奇。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勇敢,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英雄。

撰稿:恒毅

爱新觉罗宗谱网

2025年3月12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

电脑端
注册
登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