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
首页 八旗介绍 宗谱新闻 宗谱查询 联系我们

宗谱研究

清内大臣佟国纲排行长子吗? --和 县 仝 氏 族 源 考

本文发布于:2024-05-07 08:07:37
发布人:gary
版权:爱新觉罗宗谱网
新闻内容:

仝道荣(河海大学,1760724097@qq.com)

摘要

佟国纲家族排行次子,佟图赖长子佟国纪清皇室御教师,误伤皇子发配安徽和县,改 为仝姓入回族,是和县仝氏家族迁始祖。

关键词: 佟国纪,佟国纲,仝小桥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传六十八记:“佟国纲,佟图赖子”,列传七十四又记: “佟国维,佟图赖次子”,佟国纲是佟国维兄,那就是说佟国纲是佟图赖长子。中华书局 1995 年出版的《清代人物传稿》中《佟国纲》一文开头就写到:“佟国纲,佟图赖长子”。 其他历史文献也都言佟国纲是佟图赖长子。佟国纲真的是佟图赖的长子吗?安徽和县仝氏 家族是当地回族一大旺族,迁始祖仝小桥清初迁来和县,他是何身世何年从何地因何故迁 来和县的?本文试从考证和县仝氏族源,回答上述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1. 仝小桥何时发配来和

和县仝氏家族两次所修的《仝氏宗谱》, 我年少时就看过,该谱卷首序言记载:“始 祖御教师误伤皇子致死发配和州”,。和县仝氏家族的始祖即仝小桥,他来和后繁衍出和 县仝氏家族的子子孙孙,但家谱中并未标明仝小桥的原姓名及原身份。

查《安徽通志》卷一百二十九及《直隶和州志》(朱大绅修,高照纂,清光绪二十七 年活字本),均记载: 康熙八年(1669)和州仝朝臣考中武举。此前和州并无仝姓,这仝朝臣应是仝小桥来和州后的后代,故误伤皇子之事应发生在 1669 年之前。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极定都盛京(沈阳)尚未入关,发配不会发配到关内。清初第三代皇帝顺治在位从1644 年至 1661 年,第四代康熙帝于 1662 年登基时才八岁,1669 年仅十五岁,故误伤的皇子应为顺治之子。

查《清史稿》及《清皇室四谱四卷》 ,顺治帝有八子如下:

第一子 牛钮,顺治八年(1651 年)十一月生,1652 年卒;

第二子 福全,顺治十年(1653 年)七月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薨;

第三子 玄烨(即康熙帝),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生;

第四子 荣亲王,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生,顺治十五年卒;

第五子 常宁,顺治十四年(1657)十一月生,康熙四十二年薨;

第六子 奇授,顺治十六年(1659)十一月生,康熙四年(1665)十一月初六日殇,年七岁;

第七子 隆禧,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生,康熙十八年薨;

第八子 永幹,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生,康熙六年(1667)十二月初二日殇,年八岁。

由上述可知,1669 年前顺治八子中早卒的有第一子、第四子、第六子及第八子。但第一子及第四子均二岁时早卒,故误伤致死的皇子只能是第六子奇授或第八子永幹。误伤事件当发生在 1665 年底或 1667 年底,即仝小桥发配到和州的时间大约在公元 1666 年初或 1668年初。仝朝臣1669年考中武举,仅在仝小桥来和州后一年或三年。据此推算,仝小桥1668 年初来和的可能性最大。仝小桥作为御教师发配到和州时,年岁一般不会超过五十岁,故仝朝臣应为仝小桥之子,不可能是孙辈。仝小桥来和后不便抛头露面,唯有奋发图强传子武术,并在短期内助子考中武举走上仕途,使仝氏家族从此兴旺发达,没有因犯事而愧对仝氏子孙。仝朝臣应试时取名“朝臣”,其寓意深刻。一方面表示仝小桥犯事后仍忠心朝廷,另一方面也暗示仝氏前辈系朝廷之臣,提示后人不要忘记先祖出身。相传,仝小桥有三个儿子,即仝氏族人后来所称的三大房:一大房在和州四牌坊开设皮坊,二大房住大西门做铜匠、瓦匠及经商,三大房子孙多读书习武,仝朝臣是仝小桥的三儿子。和县四牌坊附近有一棵古银杏树,相传为仝氏前辈手植,它是和县仝氏家族的历史见证物,银杏树所在地即为老大房的皮坊旧址。

有关仝小桥身世社会上的传闻半对半不对。2003 年我们续修和县仝氏宗谱时,和县政协副主席赛良金对我说:九十年代初,台湾仝道云曾给安徽省政协写过一份信,请求调查和县仝氏家族族源,信由马来西亚转寄到合肥,再转到和县政协,和县政协委托和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辑王耀恕进行调查。仝道云历任民国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赴台后任立法委员四十余载,1995年过世时将全部遗产390万美元捐给回教机构,唯一的遗愿是查清和县仝氏族源。赛良金1952年、1959年及1980年曾三次作为和县回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九十年代时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亲自处理了仝道云的来信。王耀恕只根据和县家谱及坊间传闻,给和县政协上交了一份三页的《仝氏族源考》,调查结果半对半错如他在 2001 年的《拙夫走笔》一书中所记:“康熙八年(1669),仝朝臣为和州武举。听说,现在的仝姓原为童姓,童姓始祖童小桥,是清皇室某太子的武术教师,他在传授武术时,误伤皇子致死,故仝小桥一家由陕西西安府逃到和州落户,将童姓改为仝姓,堂名为‘金台堂’,据考证指宝鸡市仝家崖遗址的金台区。”

王耀恕的这一说法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如魏德新编著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回族姓氏溯源》一书中记有:“安徽和县《童氏家谱》,安徽和县仝姓回族,始祖童小桥,祖籍陕西西安金占山,为清皇子武术御教师。一次传授武功,不慎误伤皇子,遂举家隐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定居,改‘童’为‘仝’。建祠堂曰‘金占’。康熙八年(1669)仝姓后人仝朝臣中武举,家道趋兴旺。”

以上两种说法,说对了“御教师误伤皇子发配和州”,但原姓童,由西安府逃到和州,祖籍陕西西安金占山,建祠堂曰‘金占’,《童氏家谱》,这五点均是错的。清初朝廷根本没有姓童的御教师,既然是御教师犯事,总么可能由西安府举家逃到和州,经查西安跟本没有金占山,和县仝氏是回族,根本不会建什么祠堂,和县只有《仝氏宗谱》,没有什么《童氏家谱》。我曾电话联系魏德新请他更正,魏承诺再版时更正。真正的历史事实应是,仝小桥误伤皇子犯事后被拘押,三个儿子闻讯后害怕满门抄斩,星夜逃出京城跑到了宝鸡市。2002年8月我曾去陕西省西安到宝鸡沿路调研,在宝鸡发现有一个明代道人、武当派鼻祖张三丰修道传教之处金台观,离金台观五里处有仝姓聚居地仝家崖及仝家坡,这两地的仝氏自称是明初大移民时,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的。仝小桥三个儿子逃到金台观暂住,因当地有仝姓就在此改为“仝”姓 ,获悉仝小桥被从轻发配到和州后, 走了半年从陕西找到和州合家定居。来和立谱时把金台观作为和县仝氏家族的起源地,家谱堂名为“金台堂”,解放前和县仝氏家族各家都有一个“金台堂”字样的灯笼。

仝小桥当年是如何进入皇宫成为御教师,犯事后为什么没有严惩而从轻发配了事?带着这些问题,2003年6月我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遍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清代历史文献,如《清史稿》、《清国史》、《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起居注》及《清史列传》等,但都没有查到有关误伤皇子一事的文字记载。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这类事件并不影响整个社会发展,也不波及朝廷大政,纯属宫廷后宫内事,史书不作记载。康熙初期文字记载尚不完善,如《康熙起居注》也只从康熙十年记起,仝小桥犯事正好在此前。另一方面,光緖二十五年内阁大学士李鸿章焚化了清代部分档案,1936 年故宫博物院又有一百多箱档案运出,解放前被运到台湾,使顺治、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档案严重残缺,致使许多史实无法考证。

2. 仝小桥原身世

相传仝小桥犯事来和州前原姓佟,发配后改“佟”姓为“仝”,“仝”、“佟”皆是女真族夹谷氏汉姓。经查,佟氏原系辽东大族,世居佟佳,即今浑江(又名佟家江或佟佳江)一带。满清建国入关前,佟养性及从弟佟养正于后金天命四年(1619 年),先后率族人二千多人归顺太祖努尔哈亦,编为汉军镶黄旗。佟氏族人多有为清朝建国有功之臣,顺治、康熙朝期间佟氏多人加封受爵或授以部院大臣及各省总督、巡抚等官职,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如佟养正的二子佟盛年(满名图赖)官至兵部尚书,都统赠一等公,佟盛年子佟国纲康熙元年授内大臣。佟氏家族在清朝建国初期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朝廷内外各级职官中占有相当地位,当时俗称“佟半朝,郎一窝”。特别是,佟盛年一支更是朝廷的皇亲国戚,在康熙朝举足轻重。

康熙帝即爱新觉罗玄烨,他的母亲和岳父是姐弟,母亲即佟盛年的女儿佟氏。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氏死后,封佟妃为孝康章皇后。康熙元年康熙帝授孝康章皇后的胞兄即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为内大臣,内大臣即侍奉保卫皇帝及家人的近臣,侍卫处设内大臣(从一品)六人及散秩大臣(从二品)若干,这些职位一般重以皇室贵戚。康熙九年,孝康章皇后的胞弟即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维由一等侍卫(正三品)升为内大臣,颇受康熙帝赏识。康熙十六年佟国维的大女儿册为康熙帝的贵纪,后册为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年佟国纲授任镶黄旗汉军都统,成为朝廷倚重的八旗将领。康熙二十一年佟国维晋升为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侍卫处最高官职),不久又列为议政大臣,封为一等公,参与国事。康熙三十九年,佟国维的另一个女儿被册为贵妃。

由上可知,康熙朝初期,作为国舅的佟国纲及作为国舅国丈的佟国维正执掌朝廷内务。仝小桥原系佟氏族人, 他很可能是在此背景下在宫内担任御教师的,且可能与佟国纲、佟国维一支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清史稿》介绍,清朝御教师分四等:“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及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大臣有公、孤者。嗣定为兼宫、加官及赠官。” 由此可知仝小桥作为皇子师傅应为东宫大臣,具体官职至少也是侍卫处的内大臣,因犯事时佟国纲(约30岁)任侍卫处内大臣,佟国维(26岁)任侍卫处一等侍卫,仝小桥已 40 岁以上,很可能是领侍卫内大臣。由上可以推知,仝小桥误伤皇子的时间可能是康熙六年十二月,再早两年(康熙四年)的可能性较小,即仝小桥发配的具体时间可能是康熙七年初(1668年初),发配两年后佟国维升任内大臣。佟氏族人担任御教师,在史书上有过记载。如佟国钢的次子法海曾任皇十三子及皇十四子的老师,康熙五十五年升为广东巡抚。又世宗(雍正)即位后,曾追封佟国纲的父亲佟盛年及佟国纲的祖父佟养正为太师,雍正初年又赠佟国纲太子太傅。至此,佟国纲祖孙四代均与御教师有缘。

仝小桥犯事后没有受到严惩,只是从轻发配。这可能有皇亲国戚关系外,相传当时皇子提出和师傅仝小桥比武时,仝小桥不应,经皇子再三催促,仝小桥怕误伤对方,和皇子签了“生死合约”,双方承诺万一误伤对方不予偿命。仝小桥为什么被发配到和州呢?上面已推断犯事时间大约在康熙六年,在此期间朝廷内佟国纲任内大臣,佟氏另一族人佟国祯在任安徽无为知州多年后,於顺治十三年至康熙十二年上调任安徽安庆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史。而康熙四年十一月起和州由安徽巡抚管理,此前和州由江南省(即南京)管辖。即仝小桥发配时,佟国祯任安徽按察史。朝廷决定发配地点时, 佟氏族人建议发配到“离京三千里, 历阳一线天”(指历阳鸡笼山一线天,历阳系和州古称) 的地方.。于是在这种裙带关系的庇护下,仝小桥被发配到了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和州。来和后为了避免被误伤皇子外戚的报复及地方官吏的歧视,仝小桥改“佟”姓为“仝”,脱离佟氏家族另立家门,重新做人。

我曾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看有关清朝的档案,如《内阁杂册》、《内务府册》、《侍卫处册》等,希望能查出仝小桥的原名及原官职。但如前所说,康熙朝时期这类档案已淡然无存,或者就根本没有存档。故仝小桥的原官职不得而知,但作为御教师至少是内大臣。

仝小桥来和州安家落户后,因当地清真寺多,穆斯林又热情,其后代因与回族通婚而必须信奉伊斯兰教,从此加入了回族之列。据了解,除和县仝氏及和县出去的仝氏外,全国各地的仝姓皆为汉族。

仝小桥的原名是什么呢?他和康熙朝时期的外戚佟国纲有什么关系呢?为了查明仝小桥的原名,弄清仝小桥与佟氏族人的关系,我们调查研究了佟氏家谱,也许能在现存的佟氏族谱中查到一丝线索。根据中国家谱中心公布的目录现存有四部佟氏族谱:1、《佟氏宗谱》、(清)佟国勷等纂修,清康熙十二年刻本,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2、《佟氏宗谱》不分卷,(清)佟养裕汇修,现存日本及美国犹他州家谱中心;3、《佟氏宗谱》八卷,(清)佟斌伟纂修,现存吉林大学图书馆;4、《佟氏族谱》一卷,(清)佟国维监修,现存辽宁省葫芦岛市沙河营乡乌朝屯。由于家谱纂修一般是隐恶扬善,犯刑者不能入谱被除名,俗称“出族”、“出谱”。以上四部佟氏家谱都是仝小桥犯事后纂修的,因此仝小桥的原名是否还在以上四部家谱中,令人担忧。

2003年8月10日我去佟氏家族集居地辽宁省葫芦岛市,到离城 4 公里路的沙河营乡乌朝屯,走访藏有上述第 4 部佟氏家谱的佟安永老人。之所以首查这部家谱,因为它是由佟国维监修的,如仝小桥和佟国维有关系,当在这部谱中会看出珠丝马迹。这部谱的世系图中关于佟养正一支的记载略述如下:


查看后我惊奇地发现佟氏宗谱中有关佟盛年(图赖)的记载与官方史书中的记载大相径庭:族谱中认定佟盛年有三子国纪、国纲及国维,且国纪无官职也无子孙记载;而史书中认定佟盛年只有二子,称佟国纲为长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实上的长子佟国纪的存在。这一矛盾映射出了深层次的谜团,揭穿谜底就是真相。根据佟安永的介绍,8 月 11 日我又走访了离乌朝屯仅 2 公里的影壁山村的佟成永,他藏有一部民国十八年重修之谱,此谱不在上述四部谱中,但内容十分完整包括各谱所有材料,共一千多页,其中有关佟养正一支的内容和佟安永收藏的第 4 部完全相同。8 月 13 日上午我带着疑问和希望又到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的家谱中心,查看了刚由日本运回中国的上述第二部谱的缩微胶卷,其中有关佟养正一支的内容也和葫芦岛的两本完全相同。当日下午我又赶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善本部,查看上述第一部谱,但内容也和已看的三本完全一样。

至此,我所查看的五部佟氏宗谱有关佟养正的内容完全相同,但却与官方的史书及专家学者们的文章绝顶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史书里及专家学者们把一个事实上存在的佟氏族人佟国纪给封杀了呢?为什么佟氏宗谱中有关佟国纪的记载只有姓名无官职无后嗣呢?首先,有两种情况应该排除。第一,佟国维是佟国纪的同胞弟弟,故在由佟国维监修的家谱中,不可能出现因佟国纪情况不明而留下空白;第二,佟国纪不可能是早卒。据封建时代礼教的规范《仪礼。丧服传》规定,16—19 岁死亡者称长殇,12—15 岁称中殇,8—11岁称之下殇,8 岁以下者称为无服之殇。一般来说,下殇以下是不入谱的,中殇以上可于其父名下注出。如果佟国纪是中殇入谱,由下列佟盛年家族成员年谱可以肯定他是在佟盛年过世前就死亡的,且在顺治八年(1652)佟盛年累进三等精奇尼哈番(汉译三等子)前死亡, 那么顺治十五年(1658)佟盛年死后就应由佟国纲承袭,但事实上佟国纲

是康熙元年(1662)才承袭世爵三等精奇尼哈番的,相隔了10 年,这是不可能的。又佟氏宗谱皆记载有:“康熙元年,以公(指佟盛年)系孝康章皇后之父,推恩所生赠一等公,世袭罔替。”如佟国纪中殇,则康熙元年(1662)就该由佟国纲承袭一等公,但事实上佟国纲是康熙十三年(1674)才承袭世爵一等公的,相隔了13年,这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看出,佟氏宗谱佟养正一支中的佟国纪只出现名子,无官职无后嗣,这既不是情况不明,也不是早卒。正确的解释只能是,佟国纪因犯事被削职停袭世爵,本应出谱,但由于家谱监修人佟国维不忍心将自己的亲哥哥从家谱上抹杀掉,才出现只保留名子的结果。

由以上家谱,我门大胆推测佟国纪就是仝小桥。佟国纪可能于顺治十五年(1658)佟盛年过世时,作为长子承袭了父爵三等精奇尼哈番,康熙元年(1662)又承袭了父爵一等公,而由其弟佟国纲承袭三等精奇尼哈番。康熙六年佟国纪犯事,七年被削职停袭世爵一等公发配和州,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才恢复由佟国纲承袭一等公。这样,家谱上的世爵承袭记载才顺理成章。佟国纪犯事后,三个儿子逃到外地无踪无影,后又姓仝另立仝氏宗谱,佟氏家谱上当然不会再有他们的名子,同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家家谱中。如有家谱在佟国纪名下记“无出”那也正常,因三个儿子已改姓仝,从佟氏家谱出谱了。佟国纪误伤皇子致死,这对康熙帝来说委实是一件难以处理的宫内丑闻,一方是自己的亲大舅,另一方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康熙最后发配佟国纪了事,实在是宽恕了佟国纪。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看了康熙四年至八年的刑部档案,未见有佟国纪的处理档案。可见处理结果可能对外秘而不宣,私下了之,以至于史书上有意无意地否定了佟国纪的存在,造成了上述史书和家谱相悖的一幕。

2009 年我们从河北省河间市的《培元堂佟氏家谱》中获悉有如下记载:“盛年,讳养真出,一讳土赖,历官镶白旗固山额真,调镶红旗固山额真,再调整兰旗固山额真,挂定南将军印,少保兼太子太保,诰封特进光禄大夫,子国纪、国纲、国维”。这一记载和上述四部家谱相同,且更详细。但“国纪”名下却记有“讳盛年出,乳名湾儿大”。这一奇特的记法奥妙无穷。历来的家谱中在人名下再记乳名的,十分少见,既无章法也无必要,可以说从未见过。据考此家谱是上述第四部佟国维监修的《佟氏族谱》的原始版本,其余转抄本均对此段记载不理解而删节。所谓“湾儿大”实指佟国纪的人生道路发生了突变(湾儿大),即因误伤皇子而从一品大官发配到外地降为庶民。作为佟国纪胞弟的佟国维在监修家谱时,借用“乳名湾儿大”的绝妙手法,揭示了他无法实说的历史事实,这既难能可贵又属无奈,为我们揭开仝小桥身世之谜添一佐证。

3.行字证据

太平天国之后,同治年间(1862—1874),世道太平。同治八年(1869)春,即仝朝臣考中武举二百周年之际, 仝氏族人在和州修订家譜。同年七月宗谱修订完毕后,曾向仝氏族人发送“知单”(即通知),将自迁和先开行字及后立将来行字十六世,普告本族周知,俾后人有所遵循万不致紊乱。从此以后,和县仝氏族人的行字比较规范。有幸的是,2003年9月我们得知滁州市清真寺阿訇仝道奇处收藏有“知单”这一珍贵资料。据悉,同治八年《仝氏宗谱》修订后,早年已迁至定远县清真寺当阿訇的仝大川回和州探亲。仝氏族人发现《仝氏宗谱》中将这一支族人漏登了,遂补发仝大川一份《知单》,由此保存至今已有134年。

“知单”内容可知,仝小桥来和第一次修订过宗谱,但在太平天国战乱中丢失了。修谱的时间估计在仝小桥来和后不久,因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及婚嫁丧葬都需要家谱,1669年仝朝臣报考武举自然需要家谱。为了录取,家谱当然不能以佟姓出现,这也是仝小桥来和后改“佟“姓为”仝“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次修谱时不便暴露仝小桥的身世,报考时只能以”仝朝臣“报名暗示后人。等到第二次修谱时已事隔 200 年,因无文字记载,仝小桥发配来和的细节已模糊不清,故《仝氏宗谱》中出现了本文开头所作的“简述”。这也是如今我们后人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考证家族这一段历史的原因所在。

仝小桥的原名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先祖用巧妙的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他的原名和身世。迁和后第一次修谱时所立的行字十世为

,正 有。

            第二次修谱时所立的行字十六世为

        前十个行字的含义是什么呢?按偕音可理解为

“ 仝 小 佟 国 用,正 家 有 锦 旗” 。

这里的锦旗可解释为锦衣八旗,锦衣旧指达官贵人所穿用云锦织成的服饰,非平民百姓所穿;八旗指满清正红黄兰白及镶红黄兰白八旗的将领。正家显然指佟养正家族。故上述十个行字的释义为“佟国*用仝小*的名子了,养正家族有锦衣八旗”。联系到上述五部佟氏宗谱,我们恍然大悟,这十个行字的释义应是“佟国纪用仝小桥的名子了,养正家族有锦衣八旗”。行字中并未指明姓名第三字,是因为不可能在行字里完全暴露自己的姓名及身世,他采用了近音近字的手法,“通”和“仝”、“登”和“佟”近音,“帼”和“国”近音近字。原来仝小桥出自佟养正之门,他的原名是佟国纪。仝小桥的原名身世蕴涵在行字中已有三百多年了,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唯一真实的历史记载。从行字看来,仝小桥的父辈排在首位,这是仝小桥敬重自己的父辈。前面已提到,佟养正天命四年偕佟养性率族人归顺努尔哈赤,后从征辽阳有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与朝鲜临界之镇江城(今临江市)。天命六年(1621)佟养正为叛兵陈良策执杀,长子佟丰年及从者六十人同时遇害。顺治、康熙年间,佟氏家族作为皇室外戚,权重势大,佟国纲、佟国维都任职掌管侍卫处。仝小桥的名字“小桥”何意呢?小桥者小之桥樑也,表明他是由佟氏家族的一支到和县仝氏家族的过渡人物。

北京有四处地址曾收藏有民国十八年所修的家谱。它们是:1. 北京灯市口佟公府,2.北京东直门内井光胡同,3.北京东四北八条胡同 102 号,4. 北京内务部街佟伯府。在北京查过家谱后,8月14日我走访了这四处地方。遗憾的是,灯市口及东直门内大街早已拓宽动迁,佟公府及井光胡同已淡然无存,但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佟公府,它就是佟国纲或佟国维的府宅,但佟国纪的府宅犯事后可能被朝廷收缴了。我曾去北京西郊佟氏家族祖坟,但那里早变成外地人在京的一个集居地及汽车交易市场了,如今只象征性地在北京市地图上留下一个地名“佟家坟”。仝小桥的父亲佟图赖葬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慈云寺东定盘庄,并建有专祠,但该地现已开发建厂,墓地早废。仝小桥的二弟佟国纲葬在北京佟家坟,该坟现也不在。内蒙古坝上草原有一将军泡,民间传说此墓葬有佟国纲的衣冠和兵器。仝小桥的祖父佟养真(正),葬在抚顺市北五里的前兴安村依山傍水的“驸马坟”,该地同时葬有佟养性及其孙佟国瑶。1940年3月,日本清史研究者鸳渊一对“驸马坟”作了考察,并出版了《满洲碑记考》。三墓碑高均在 2.5 米以上。“驸马坟”是清顺治帝敕建并亲自撰写碑文的皇亲陵寝,它的地位仅次于永陵、福陵及昭陵。据传,佟养真被杀后身首异处,顺治帝下旨铸金头安在脖子上。2006 年 7 月我率全家去抚顺给佟养正扫墓,墓碑断裂散落一地,遗憾的是我们空手无力将几吨重的墓碑扶正,临走时突然下起暴雨,当时我想这可能是先祖对我这个不孝之孙的警示吧。

4.后感

三百多年过去了,如今佟国纪(仝小桥)的后人们顽强地生活了下来,高官名人层出不穷,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实现了先祖的遗愿,似乎又找回了昔日的辉煌。和县仝氏家族第二次修谱时所立十六行字的含意大约是:家道茂盛,开辟新基,克服困难,崇尚勤俭,人丁兴旺,永世昌盛。现和县仝氏后人字辈已延到“勤”,自仝小桥算起已有十五代,按每代间隔 22 年计共 330 年,与仝始祖 1668 年来和至今已有 336 年相近。和县仝氏家族经过三百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立足和县,并扩散到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及滁州、定远、全椒、当塗、庐江等周边地区,目前有记载的有八百多户,人口三千多人。和县仝氏后人现已遍及祖国大地、五洲四海,远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近在海峡对岸的台湾香港等地都有和县仝氏后人,终于实现了先辈“瑞肇人文,恒昌百世”的愿望。

2005 年,我收到满族佟佳氏第九次续修宗谱编委会办公室发来的修谱办法,建议我提交和县《仝氏宗谱》,后来佟明宽告知我,经第九次续修宗谱编委会讨论通过接纳和县仝氏族人认祖归宗,和县《仝氏宗谱》有关资料已入选 2010 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满族佟氏家谱总汇。

1668 年对和县仝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清廷高官佟国纪在历史长河中暗然消声匿迹,还是这一年,庶民仝小桥的仝氏家族在江淮大地上又萌发新生。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相比之下,佟国纲和佟国维的后代至今下落不明,或许已断代香火已熄。也是,高官厚禄未必久远,庶民小卒海阔天空。

最近读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杨海英的文章《清朝“佟半朝”祖源新探》,发现文中有多处错误,已在《评清朝“佟半朝”祖源新探》一文中指出。遗憾的是,杨海英在文中还指责安徽和县仝氏家族认祖归宗是“后起者乐此不疲地比附清朝崛起的佟半朝家族,却不审其来源所自。”笔者为澄清事实,特写此文祥细公佈安徽和县仝氏家族认祖归宗的所有资料,让广大读者鉴别和县仝氏家族认祖归宗是填补历史空白,纠正《清史稿》的若干错误,还历史真面貌,还是在“乐此不疲地比附清朝崛起的佟半朝家族,却不审其来源所自”。

1. 仝道荣,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仝姓,凤凰出版社,2009。

2. 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 年。

3. 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八卷,中华书局,1995 年。

4. 佟兆元重修,佟氏宗谱,民国十八年。

5. 王耀恕,《拙夫走笔》 。

6. 魏德新,中国回族姓氏溯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 年。

7. 杨海英,清朝“佟半朝”祖源新探,历史档案,2023 年第四期

作者仝道荣简介:

       19401月出生,安徽和县人,回族,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1958年毕业于芜湖一中,1962年毕业于皖南大学,曾任中学教师、科技局干部,1977-1987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86年翻译《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7-1988年美国Boowling Green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回国后在河海大学任教,1991年获教授职称,19955月法国 Maine 大学一级访问教授。在群论和格序群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论文 55 篇,所载刊物包括国际权威杂志《代数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杂志。论文均在美国《数学评论》及德国《数学评论》上得到高度评价,10次应邀参加有关国际会议,每次均获全额资助。1990年主持“南京有序代数国际学术交流会”,1998年主持“南京有序代数结构及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会后在美国出版论文集。1993年获江苏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世界名人录》金质纪念章及银质纪念章。40多次入选《世界名人录》、《世界科技名人录》《亚洲名人录》、《美国名人录》及剑桥《国际传记辞典》等。2007年入选IBC(英国国际传记中心)的《100位顶尖科学家》、《杰出教育贡献奖》、《21世纪成就奖》、《世界一流教育工作者》。2009 年入选 IBC的《国际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奖》。2007200920102012 年均入选IBC的《21 世际 2000 名杰出知识分子》。中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协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美国传记研究所评委、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顾问。

       退休后从事家谱及家族史研究,2003年主编和县《氏宗谱》考证了和县仝氏家族是清康熙帝大舅佟国纪的后裔。2009年主编《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一仝姓》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考证了全国仝姓是12世纪初女真族夹谷氏后裔。2016年主编和县赛氏家谱,考证了和县赛氏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46 世孙赛玉的后裔。曾任华夏仝氏联谊会第一届常务副会长、中华大族谱协会第三届理事。

                              爱新觉罗宗谱网转载

                                  2024年5月7日

网友评论我要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信息!

验证码

电脑端
注册
登录
联系我们